诗句

“因吟茂陵草”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因吟茂陵草”出自唐代羊士谔的《故萧尚书瘿柏斋前玉蕊树,与王起居吏部孟员外同赏》,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n yín mào líng cǎo,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因吟茂陵草”全诗

《故萧尚书瘿柏斋前玉蕊树,与王起居吏部孟员外同赏》

因吟茂陵草

柏寝闭何时,瑶华自满枝。
天清凝积素,风暖动芬丝。
留步苍苔暗,停觞白日迟。
因吟茂陵草,幽赏待妍词。


赏析


故萧尚书瘿柏斋前玉蕊树,
与王起居吏部孟员外同赏。
柏寝闭何时,瑶华自满枝。
天清凝积素,风暖动芬丝。
留步苍苔暗,停觞白日迟。
因吟茂陵草,幽赏待妍词。

中文译文:
在萧尚书的瘿柏斋前,有一棵名叫玉蕊的树,
我与王起居吏部孟员外一同赏花。
柏树几时枯萎,树上的花朵自然绽放。
天空清澈晶莹,积素白雪,在温暖的风中芬芳飘逸。
在苍苔铺满的小径上停步,等待着白日慢慢西斜。
因此我吟咏着茂陵的草木,默默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等待妍词的赞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赏花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写瘿柏斋前的玉蕊树和与王起居吏部孟员外一同赏花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心情。

诗中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柏树虽然已经有些枯萎,但仍然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的生机。天空清净透明,白雪映照下的花朵在温暖的春风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诗人在苍苔覆盖的小径上停下脚步,等待白天慢慢过去,体味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美好。同时,他也借此停留,吟咏着茂陵的草木,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情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以流畅的诗句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的情感表达,诗人传达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因吟茂陵草”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ù xiāo shàng shū yǐng bǎi zhāi qián yù ruǐ shù, yǔ wáng qǐ jū lì bù mèng yuán wài tóng shǎng
故萧尚书瘿柏斋前玉蕊树,与王起居吏部孟员外同赏

bǎi qǐn bì hé shí, yáo huá zì mǎn zhī.
柏寝闭何时,瑶华自满枝。
tiān qīng níng jī sù, fēng nuǎn dòng fēn sī.
天清凝积素,风暖动芬丝。
liú bù cāng tái àn, tíng shāng bái rì chí.
留步苍苔暗,停觞白日迟。
yīn yín mào líng cǎo, yōu shǎng dài yán cí.
因吟茂陵草,幽赏待妍词。

“因吟茂陵草”平仄韵脚


拼音:yīn yín mào líng cǎo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作者简介


羊士谔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作者介绍


羊士谔的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羊士谔的籍贯考证

  河南洛阳是羊氏一处世居地。曹魏、西晋及北魏均于洛阳建都,羊氏出仕者皆尝居此。晋初羊祜更赐葬地于洛阳。由是之故,一部分羊姓子孙遂定居于此城。据《羊祉墓志》记载:北魏羊氏居宅建于洛阳城之徽文里。隋代羊玮、羊本等人卒后都归葬洛阳,说明当时羊族已多视洛阳为故乡。唐代诗人羊士谔,虽题署乡贯为“泰山”,但实居洛阳,他尝作有《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诗,其欲卜居之女几山,即去洛阳不远(今属河南宜阳)。根据江苏淮安《羊宗史志》的记载:洛阳羊氏的世居在“洛阳县东安乐乡”,淮安羊氏便系出于洛阳。除了汝、洛两支,南阳(今河南南阳)羊姓也颇有声名。

羊士谔的评价

  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如献衷心: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如此间景间情,曲曲折折、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别的内心感受。重视歌词的形式,也重视歌词的内容,只是他认为,曲子词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游乐歌唱用资羽盖之欢的,词是艳曲,而文人词又不同于民间词。这种主张有进步意义,也有局限,但它却代表着部分词人的看法,他们的创作实践也与此基本一致。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