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字倾欹”出自宋代刘辰翁的《汉宫春(壬午开炉日戏作)》,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tí zì qīng y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
“题字倾欹”全诗:雨入轻寒,但新篘未试,荒了东篱。
朝来暗惊翠袖,重倚屏帏。
明窗丽阁,为何人、冷落多时。
催重顿,妆台侧畔,画堂未怕春迟。
漫省茸香粉晕,记去年醉里,题字倾欹。
红炉未深乍暖,儿女成围。
茶香疏处,画残灰、自说心期。
容膝好,团栾分芋,前村夜雪初归。
《汉宫春(壬午开炉日戏作)》是刘辰翁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雨入轻寒,但新篘未试,荒了东篱。
朝来暗惊翠袖,重倚屏帏。
明窗丽阁,为何人、冷落多时。
催重顿,妆台侧畔,画堂未怕春迟。
漫省茸香粉晕,记去年醉里,题字倾欹。
红炉未深乍暖,儿女成围。
茶香疏处,画残灰、自说心期。
容膝好,团栾分芋,前村夜雪初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的开头,雨水进入了轻微的寒冷之中,新竹篘(竹子编制的篱笆)还未经过考验,东边的篱笆已经荒废了。这里通过自然的描写,展示了春天初现的一些景象。
接着,朝阳升起,诗人暗自惊叹美丽的女子轻拂翠色袖子的动作,她倚在装饰有屏风的帷幕上。这里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赞美和惊叹。
诗中提到明亮的窗户和华丽的阁楼,这些美好的场景却冷落了很久,作者对此感到疑惑。这里揭示了一种遗憾和思念之情。
下一段,诗人催促着时间,希望妆台旁的画堂不再担心春天的迟到。他回忆起去年的醉意,提到了茸香粉晕,表达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题字倾欹则是指诗人写下的字迹倾斜,表达了一种倾心之情。
接下来,红炉还没有完全变得温暖,儿女们成群结队地围在一起。茶香散发出来,画残留下的灰烬自言自语地述说着内心的期望。这里展示了家庭团聚和温馨的场景。
最后一句描述了前村夜雪初归的景象,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整首诗以描写春天的景象和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春天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词以鲜明的形象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赞美、对时光流转的思考以及对家庭团聚和温馨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词既有具体的景物描写,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hàn gōng chūn rén wǔ kāi lú rì xì zuò
汉宫春(壬午开炉日戏作)
yǔ rù qīng hán, dàn xīn chōu wèi shì, huāng le dōng lí.
雨入轻寒,但新篘未试,荒了东篱。
zhāo lái àn jīng cuì xiù, zhòng yǐ píng wéi.
朝来暗惊翠袖,重倚屏帏。
míng chuāng lì gé, wèi hé rén lěng luò duō shí.
明窗丽阁,为何人、冷落多时。
cuī zhòng dùn, zhuāng tái cè pàn, huà táng wèi pà chūn chí.
催重顿,妆台侧畔,画堂未怕春迟。
màn shěng rōng xiāng fěn yūn, jì qù nián zuì lǐ, tí zì qīng yī.
漫省茸香粉晕,记去年醉里,题字倾欹。
hóng lú wèi shēn zhà nuǎn, ér nǚ chéng wéi.
红炉未深乍暖,儿女成围。
chá xiāng shū chù, huà cán huī zì shuō xīn qī.
茶香疏处,画残灰、自说心期。
róng xī hǎo, tuán luán fēn yù, qián cūn yè xuě chū guī.
容膝好,团栾分芋,前村夜雪初归。
拼音:tí zì qīng yī
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刘辰翁生前著述甚丰,但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的方面。他生逢宋、元易代之际,愤权□误国,痛宋室倾覆,满腔爱国热忱,时时寄于词中。在南宋末年的词人中,他的爱国思想与民族情绪反映得最为强烈,是辛弃疾一派的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者。《四库全书总目》称他"于宗邦沦覆之后,□怀麦秀,寄托遥深,忠爱之忱,往往形诸笔墨,其志亦多有可取者"。这是对刘辰翁为人和词作的思想内容的正确评价。《历代诗余》引张孟洁的话说:"刘辰翁作《宝鼎现》词,时为大德元年(元成宗年号,公元1297年)。自题曰:'丁酉元夕',亦义熙旧人(按:指陶渊明)只书甲子之意。"在刘辰翁的词中,凡属书甲子的词,都是暗示自己不承认元朝的统治,感怀时事、追念故国的作品。他的最有价值的作品,就是这些感怀时事的爱国词。还在南宋亡国之前,他的某些词就强烈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六州歌头〕一阕,题为《乙亥二月,贾平章似道督师至太平州鲁港,未见敌,鸣锣而溃。后半月闻报,赋此》。这首词是就恭帝德□元年(1275)贾似道丧师败绩之事,直接抨击当时的腐败政治,对□臣误国表示了极度的痛恨。尽管国事已不可收拾,他仍怀有报国杀敌的壮志,如〔念奴娇〕写道:"吾年如此,更梦里,犹作狼居胥意。"但他更多的爱国词则是写于宋亡之后,结合自己"乱后飘零独在"(〔临江仙〕)的身世,抒发对故国、故土的眷念与哀思。如作于德□二年(1276)暮春的〔兰陵王〕《丙子送春》即是沉痛悼惜当年二月临安陷落,宗社沦亡的佳作。此词通篇采用象征手法,用"春去"暗喻南宋的灭亡。清人陈廷焯指出,此词"题是'送春',词是悲宋,曲折说来,有多少眼泪"(《白雨斋词话》)。由于写得字字血泪,沉痛感人,这首词常被后人视为刘辰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以致厉鹗论词绝句有"送春苦调刘须溪"之句(《樊榭山房集》卷十二)。
刘辰翁常常通过描写时令相代、景物变迁来寄寓亡国哀思。他在许多词中反复写元夕、端午、重阳,反复写伤春、送春,追和刘过的〔唐多令〕《重过武昌》至七首之多,这些都不是伤春悲秋的滥调,而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眷恋故国故土的愁怀。如〔永遇乐〕词,小序云:"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词中写李清照怀念"宣和旧日",但尚及"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而他所面临的却是"江南无路"、"春事谁主"的亡国之境了。因而此词较之李清照词,的确"悲苦过之"。又如题作《春感》的〔柳梢青〕,通过对故都美丽风光的追恋和对眼前"笛里番腔,街头戏鼓"的憎恶,表达了与〔永遇乐〕、〔兰陵王〕等一致的情感。
刘辰翁词不同于其他南宋遗民的一味掩抑低徊、凄凄切切,而是表现出一种英雄失路的悲壮感情。他的思想境界比同辈为高,而在艺术表现上则喜用中锋突进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奔放的感情,既不流于隐晦,也不假手雕琢,真挚自然,流畅生动,因而格外具有感人的力量。他的词能于沉痛悲苦中透发出激越豪壮之气,如〔霜天晓角〕中的"老来无复味,老来无复泪",〔莺啼序〕中的"我狂最喜高歌去,但高歌不是番腔底",〔忆秦娥〕中的"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等等。所以况周颐说:"须溪词风格遒上似稼轩,情辞跌宕似遗山。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倪,意态略似坡公。"(《蕙风词话》)
刘辰翁的诗文则"专以奇怪磊落为宗,务在艰涩其词,甚或至于不可句读"(《四库全书总目》)。酬贺之诗,连篇累牍,显得冗长浅薄。个别篇章如《春晴》写"江柳长天草色齐,新晴何物不芳菲;无因化作千蝴蝶,西蜀东吴款款归",稍具情韵,兼含寄托。他在《陈生诗序》中曾认为诗歌题材原很广泛,触景感怀,无不可以成吟,又指出"有能率意自道,出于孤臣怨女之所不能者,随事纪实,是称名家"(《须溪集》),但自己却没能做到。他又是一位文学评论家,批点评选古人诗文有10种之多。评点王维、杜甫、陆游等人的作品,时有中肯之处。但他喜欢标新立异,常常失之尖刻和琐屑。尤其评杜诗每每舍其大而求其细。对同时代人汪元量的诗作,亦有批点评选。
有《须溪集》 100卷,久佚。清修《四库全书》时,采辑《永乐大典》所录记、序、杂考、诗、词等作,厘为10卷。仍以《须溪集》为名。其8卷、9卷、10卷收词,约 350来首。有《豫章丛书》本。朱孝臧《□村丛书》有《须溪词》1卷,补遗1卷。
刘辰翁,字会孟,别号须溪。生于1232年十二月二十日(1233年2月4日),死于1297年正月二十日(2月12日)。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因与权臣不合,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院山长。景定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1265),为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他对专权误国的贾似道不满。宋亡后,刘辰翁矢志不仕,回乡隐居,居家著作。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为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存词300余首。其现存作品大致情况是:文249篇,诗205篇,词358篇,计812篇,数量仅为《须溪先生全集》的十分之一左右。
刘辰翁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作方面。刘辰翁的词属豪放风格,受苏东坡、辛弃疾的影响很深。辰翁的词对苏辛词派既是发扬又有创新,兼熔苏辛,扬其之长,使词风有苏辛之色,又不流于轻浮,形成自己独有的清空疏越之气,对元明词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刘辰翁还是一个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一生勤于批点,所掇点者为:《班马异同评》三十五卷、《校点韦苏州集》十卷、《批点孟浩然集》三卷、《批点选注杜工部》二十二卷、《评点唐王丞集》六卷等等。其词学批评思想,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其生年据《须溪先生集》卷九《百字令》自注“仆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元成宗大德元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