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蓬山第一人”出自宋代葛立方的《次韵刘无言寿山中五绝句敢请诸僚和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shí péng shān dì yī ré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不识蓬山第一人”全诗:荣杭如环浪自循,一筇双屐伴行春。
溪翁野老来争席,不识蓬山第一人。
《次韵刘无言寿山中五绝句敢请诸僚和之》是宋代葛立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荣杭如环浪自循,
一筇双屐伴行春。
溪翁野老来争席,
不识蓬山第一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寿山中的景象。诗人以自然景物和人物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描述了杭州的美景,画面如同环绕的波浪一样,不断循环。在春天的时候,他带着一根竹筇和一双木屐,与春天一同前行。在溪边,有一位老人与他争夺座位,却不知道在蓬山中有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存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首先,诗人以荣杭如环的形象来描绘杭州美景的壮丽和连绵不断的特点。这种环绕的感觉给人以安定、宁静的感觉,也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之情。
接着,诗人以春天为背景,描述了自己带着竹筇和木屐一同前行的情景。竹筇和木屐是旅行的工具,也象征着诗人在旅途中的坚持和执着。诗人选择春天作为旅行的时节,春天是万物萌发、生机勃勃的季节,给人以希望和活力的感觉。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溪边一位与他争座位的老人。这位老人可能是另一位游人,他们在溪边争夺座位,象征着人们对于美景的追逐和争夺。然而,这位老人不识蓬山中的第一人,意味着他并不了解或忽视了蓬山中那个更加杰出的人物。这里蓬山可能指代一个具体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指代更高的境界和更高的人物。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于追求卓越和更高境界的思考。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追求卓越和超越平凡的渴望。
cì yùn liú wú yán shòu shān zhōng wǔ jué jù gǎn qǐng zhū liáo hé zhī
次韵刘无言寿山中五绝句敢请诸僚和之
róng háng rú huán làng zì xún, yī qióng shuāng jī bàn xíng chūn.
荣杭如环浪自循,一筇双屐伴行春。
xī wēng yě lǎo lái zhēng xí, bù shí péng shān dì yī rén.
溪翁野老来争席,不识蓬山第一人。
拼音:bù shí péng shān dì yī rén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其父葛胜仲也是填词名家,父子齐名于世。葛立方于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曾任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后因忤秦桧而得罪,罢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二十六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隆兴二年卒。宋史》附《葛宫传》。事迹另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清人缪荃孙撰有《葛立方传》刊于《归愚集》卷末。
葛立方“博极群书,以文章名一世”(沈洵《韵语阳秋序》)。曾自题草庐:"归愚识夷涂,游宦泯捷径。"所以名其集为《归愚集》。著述除现存《归愚集》、《韵语阳秋》外,还有失传的《西畴笔耕》、《万舆别志》等书。《韵语阳秋》20卷,又名《葛立方诗话》,主要是评论自汉魏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未免舛误","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亦未可尽没也"。葛立方词现存40首,多是写景咏物和赠答之作,较少伤时感乱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词说:"多平实铺叙,少清新宛转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规格。"他写有数首咏梅词,赞美梅花的"傲霜凌雪"、"高标孤韵",都比较清丽。其〔卜算子〕《席间再作》中共用了18个叠字,新颖、巧妙,很受人们的赞赏,周密称许为"妙手无痕"(《词林纪事》卷九引《梦窗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