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青山暮暮朝朝”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青山暮暮朝朝”出自唐代刘长卿的《蛇浦桥下重送严维》,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shān mù mù zhāo zhāo,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青山暮暮朝朝”全诗

《蛇浦桥下重送严维》

青山暮暮朝朝

秋风飒飒鸣条,风月相和寂寥。
黄叶一离一别,青山暮暮朝朝
寒江渐出高岸,古木犹依断桥。
明日行人已远,空馀泪滴回潮。


赏析


蛇浦桥下重送严维

秋风飒飒鸣条,
风月相和寂寥。
黄叶一离一别,
青山暮暮朝朝。
寒江渐出高岸,
古木犹依断桥。
明日行人已远,
空馀泪滴回潮。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在蛇浦桥下重送严维

秋风萧瑟听竹的声音,
风月相映格外寂寥。
黄叶一片片离别,
青山日夜不停变化。
寒江渐渐流出高岸,
古树依然扶着断桥。
明天行人已走远,
只留下泪滴回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刘长卿写给好友严维的诗,表达了离别之情。

首先,诗人用秋风的声音来描绘离别时的寂寥,同时风月的相和也强调了离别背后的凄凉感。黄叶离别一片片,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而青山在朝朝暮暮中持续存在,暗示了情感与记忆的延续。

其次,诗人以寒江流出高岸、古树依然扶着断桥的景象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挥别。寒江渐渐流出高岸,意味着时间流转不止,而古木依然扶着断桥,则传递出情感仍在心中延续的信息。

最后,诗人明言明日行人已远,只留下泪滴回潮,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情。行人已经远去,留下的只有泪水淌下,既是情感的宣泄,也是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的表达。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入人心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时光的流转,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重和离别的无奈,给人一种深切的感触和思考。

“青山暮暮朝朝”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é pǔ qiáo xià zhòng sòng yán wéi
蛇浦桥下重送严维

qiū fēng sà sà míng tiáo, fēng yuè xiàng hé jì liáo.
秋风飒飒鸣条,风月相和寂寥。
huáng yè yī lí yī bié,
黄叶一离一别,
qīng shān mù mù zhāo zhāo.
青山暮暮朝朝。
hán jiāng jiàn chū gāo àn, gǔ mù yóu yī duàn qiáo.
寒江渐出高岸,古木犹依断桥。
míng rì xíng rén yǐ yuǎn, kōng yú lèi dī huí cháo.
明日行人已远,空馀泪滴回潮。

“青山暮暮朝朝”平仄韵脚


拼音:qīng shān mù mù zhāo zhāo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作者简介


刘长卿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作者介绍


刘长卿的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