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气候本不殊”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气候本不殊”出自明代杨基的《登三夏故城(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ì hòu běn bù shū,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气候本不殊”全诗

《登三夏故城(二首)》

气候本不殊

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
气候本不殊,山势有阻隔。
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
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


赏析


登三夏故城(二首)

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
气候本不殊,山势有阻隔。
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
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

【中文译文】
登上三夏的故城(两首)

关前的叶仍然翠绿,关后的草已经凋零。
天气原本并无差别,但山势却形成了阻隔。
狂风吹过,鼓角声响起,太阳西落时河畔的边塞陷入黑暗。
一只边塞的鸿雁呼啸而来,勇士们也变得面色凝重。

【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基所作,描绘了登上三夏故城的壮丽景色和战争带来的沉重氛围。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登上故城的景象。关前的叶子依然翠绿,显示了夏季的生机盎然,而关后的草已经凋零,暗示着秋天的来临。这种对比揭示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不同地区之间的隔阂。尽管天气并无明显差异,但山势却形成了一道阻隔,使得相邻的地区在气候和自然环境上产生了差异。这反映了自然界的力量和地理的限制。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描绘风声和鼓角声来表达战争的氛围。狂风吹过,鼓角声响起,暗示着紧张的战争局势。太阳西落时,边塞的黑暗更加浓重,暗示着士兵们在艰难的环境下奋战。

最后一句中的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通过描绘一只鸿雁的叫声,表达了边塞战事的严峻。壮士们也变得面色凝重,显示出他们面对战争时的紧张和压力。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现实。通过自然景观和战争氛围的对比,诗人展示了时光流转和人类命运的无常,以及战争带来的恐惧和痛苦。

“气候本不殊”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ēng sān xià gù chéng èr shǒu
登三夏故城(二首)

guān qián yè yóu qīng, guān hòu cǎo yǐ bái.
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
qì hòu běn bù shū, shān shì yǒu zǔ gé.
气候本不殊,山势有阻隔。
fēng gāo gǔ jiǎo dòng, rì luò chuān sāi hēi.
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
biān hóng yī shēng lái, zhuàng shì yì biàn sè.
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

“气候本不殊”平仄韵脚


拼音:qì hòu běn bù shū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作者简介


杨基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作者介绍


杨基的文学创作

  杨基以诗著称,亦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元末诗作,大多表现维护元代统治立场,入明后,仍眷怀元室。风格异于高启,多不能摆脱元诗靡丽纤细风习,他的无题、香奁诸体尤甚。王世贞批评它颇伤“风雅”(《艺苑卮言》)。他的写景咏物之作尚有佳品。如《天平山中》:“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观察入微,描绘如画,诗人一路沉醉于花香鸟语之中的悠然自得心情跃然纸上。其他如《春草》、《春暮西园杂兴》等诗,亦细腻自然,情景交融。其中名句如“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一树杨花三日雨,池塘春水绿萍多”等,向为人所称颂。五律《岳阳楼》境界开阔,起结尤入神境。时人以此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古风《挂剑台》写吴季子讲求信义的坦荡胸怀,形象鲜明,风格苍劲,语言俊爽峭拔,不同于他的其他近体诗风,另开一新境界。

  著作有《眉庵集》12卷,补遗 1卷。按古体、歌行、律诗、绝句、长短句及词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时,江朝宗为之作序。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