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早是做人愁”出自宋代程垓的《一落索》,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n yīn zǎo shì zuò rén chóu,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阴早是做人愁”全诗:门外莺寒杨柳。
正减欢疏酒。
春阴早是做人愁,更何况、花飞后。
莫倚东风消瘦。
有酴醿入手。
尽偎香玉醉何妨,任花落、愁依旧。
《一落索》是宋代程垓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愁苦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门外莺寒杨柳。
正减欢疏酒。
春阴早是做人愁,
更何况、花飞后。
莫倚东风消瘦。
有酴醿入手。
尽偎香玉醉何妨,
任花落、愁依旧。
诗意:
这首诗词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门外莺鸟寂寞地鸣叫、杨柳在寒风中摇曳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愁苦之情。诗人感叹春天的阴郁让人倍感忧愁,更何况繁花盛开之后的离散。诗人劝告自己不要依赖东风,以免消瘦衰弱,而应该抓住机会享受美酒,与美人亲近,尽情畅饮,不必担心花儿凋谢,愁苦仍将存在。
赏析:
《一落索》运用了典型的宋代词章手法,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孤独和忧愁之情。从描写门外的莺鸟和杨柳,以及春天的阴郁氛围,诗人展示了一种寂寞和无奈的心境。诗中的“春阴早是做人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忧伤情感,认为春天的阴郁更加使人感到忧愁。
诗中的“莫倚东风消瘦”一句,诗人劝告自己不要依赖东风,以免自己消瘦衰弱。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我奋发的警示,要学会独立坚强,不要依赖外界因素而失去自己的力量。而“有酴醿入手”一句则表达了诗人要抓住机会,尽情享受美酒和美人的意愿。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同时也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和自我劝勉,诗人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使面对困境和离别,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
yī luò suǒ
一落索
mén wài yīng hán yáng liǔ.
门外莺寒杨柳。
zhèng jiǎn huān shū jiǔ.
正减欢疏酒。
chūn yīn zǎo shì zuò rén chóu, gèng hé kuàng huā fēi hòu.
春阴早是做人愁,更何况、花飞后。
mò yǐ dōng fēng xiāo shòu.
莫倚东风消瘦。
yǒu tú mí rù shǒu.
有酴醿入手。
jǐn wēi xiāng yù zuì hé fáng, rèn huā luò chóu yī jiù.
尽偎香玉醉何妨,任花落、愁依旧。
拼音:chūn yīn zǎo shì zuò rén chóu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南宋词人。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
孝宗淳熙间曾游临安。光宗时尚未仕宦。有《书舟词》。存词150余首。杨慎《词品》称程垓为"东坡之中表也"。但程垓成年时,东坡卒已久,其误甚明。毛晋《书舟词跋》及《四库全书总目》亦沿杨慎之误。近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考辨甚详。
程垓词今存157首。其词作反映生活面较窄,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如〔满庭芳〕"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不过他的长调很工丽潇洒,如〔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在临安所写的〔凤栖梧〕"蜀客望乡归不去","忧国丹心曾独许",表现了作者的忧国之情与乡思,语浅情深。其词风深受柳永词的影响,所以冯煦《蒿庵论词》称其词"凄婉绵丽,与草窗(周密)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程垓的词在风格情调上,都与柳永词有近似的地方,所以有人将他的词看作是柳词的余绪(薛砺若《宋词通论》)。但柳词虽有“森秀幽畅”的长处,也有“俚艳近俗”的短处。程垓词却能扬其长而避其短,潇洒脱俗,挚婉蕴藉,深为后人所称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