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辰内上仙宫”出自宋代夏元鼎的《水调歌头》,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shí chén nèi shàng xiān gō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一时辰内上仙宫”全诗:人身藏宇宙,乌兔走西东。
昼舒夜卷,不拘春夏与秋冬。
存想非心非肾,吐纳非精非气,子午谩行功。
一点真灵宝,混合自回风。
感婴儿,交姹女,爱丁公。
黄婆匹配,一时辰内上仙宫。
恍惚无中有象,阳火阴符密契,大道属鸿濛。
火候能调理,天地与无穷。
《水调歌头·人身藏宇宙》是宋代夏元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人体内蕴含着宇宙的奥秘,乌兔引领着它穿梭于东西之间。
白天伸展,夜晚卷曲,不受春夏秋冬的拘束。
修行不依赖于思维和肾气,吐纳也不依赖于精气,子午线上行功。
一点真灵宝藏,融入循环的风中。
感受婴儿的纯真,与美丽的女子相交,爱丁公(可能指某位道士)。
黄婆(可能指道家中的神仙)匹配,一瞬间便可进入仙宫。
模糊中有着形象,阳火和阴符秘密地结合,大道属于虚无缥缈之中。
火候可以调理,连接天地和无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人体与宇宙的奇妙关系,表达了夏元鼎对道家修行和内丹术的理解。诗中提到人体是一个宇宙的微缩,通过内在的力量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诗人描述了人体的自然运行,无拘无束地适应昼夜和四季的变化。他认为修行并非只依赖于意念和肾气,吐纳也不仅仅是精气的运行,而应该超越这种双重局限,融入更高层次的修行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隽永的语言,表达了夏元鼎对人体与宇宙关系的深刻理解。他通过运用道家修行术语和象征意象,揭示了人体内部微妙的力量和修行的奥义。诗中提到的昼舒夜卷、子午线、真灵宝藏等词语,把人体的运行与宇宙的律动相联系,强调了人体作为宇宙的微观体现。
诗词中也涉及到了道家修行的元素,如吐纳、阴阳调和、火候等概念。诗人认为修行不仅仅是心灵上的追求,也需要通过身体的调理和内在力量的运行来实现。他通过使用意象和隐喻,表达了修行者在融入宇宙律动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奇妙感受,以及修行的目标是达到与天地和无限相连的境界。
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调歌头
rén shēn cáng yǔ zhòu, wū tù zǒu xī dōng.
人身藏宇宙,乌兔走西东。
zhòu shū yè juǎn, bù jū chūn xià yǔ qiū dōng.
昼舒夜卷,不拘春夏与秋冬。
cún xiǎng fēi xīn fēi shèn, tǔ nà fēi jīng fēi qì, zǐ wǔ mán xíng gōng.
存想非心非肾,吐纳非精非气,子午谩行功。
yì diǎn zhēn líng bǎo, hùn hé zì huí fēng.
一点真灵宝,混合自回风。
gǎn yīng ér, jiāo chà nǚ, ài dīng gōng.
感婴儿,交姹女,爱丁公。
huáng pó pǐ pèi, yī shí chén nèi shàng xiān gōng.
黄婆匹配,一时辰内上仙宫。
huǎng hū wú zhōng yǒu xiàng, yáng huǒ yīn fú mì qì, dà dào shǔ hóng méng.
恍惚无中有象,阳火阴符密契,大道属鸿濛。
huǒ hòu néng tiáo lǐ, tiān dì yǔ wú qióng.
火候能调理,天地与无穷。
拼音:yī shí chén nèi shàng xiān gō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夏元鼎[约公元1201年前后在世]字宗禹,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南宋时期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少从永嘉诸老游。好观阴符,尝游祝融峰,自云遇仙人指授,因为作讲义。自号云峰散人、西城真人。
夏元鼎能词,著有蓬莱鼓吹一卷,《强村丛书》又注阴符、药镜、悟直三书,真德秀为之序,《度上腐谈》并传于世。
夏元鼎又号西城真人。永嘉(今浙江省永嘉县)人。尝入仕为宦,奔走燕齐间,年届五十,方弃官学道。精于《崔公入药镜》、《黄帝阴符经》及《悟真篇》三书,著《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七卷、《黄帝阴符经讲义》四卷及《崔公入药镜笺》等,章剖句析,皆有灼见。南宋学者真德秀与其交往相善,并为之撰序,称元鼎所著“读之使人焕然无疑”。其所述丹法强调自身修炼,属南宗清修派。《悟真篇讲义》取《悟真篇》诗八十一首,西江月词十二首,依据张紫阳“三教合一”之旨,征引《道德经》、《阴符经》、《参同契》、《入药镜》、《龙虎上经》、《钟吕传道集》、《西山会真记》、《指玄篇》等与炼丹密切相关之道书,逐一诠释,以阐发修炼内丹之要。《阴符经讲义》则据四百余文字本经文,逐句逐段释义,以阐内丹修炼之旨。其中卷四为《图说》,内载日月圣功图、奇器万象图、三教归一图、五行生成图等。每图后有图说,以解图象之意,皆本于南宗,多论天地阴阳五行化生及金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