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嵩阳动十年”出自唐代高适的《送杨山人归嵩阳》,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ú dào sōng yáng dòng shí ni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不到嵩阳动十年”全诗: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中文译文:送杨山人返回嵩阳,在嵩阳停留不到十年,旧时的心事已经消逝。曾经的一些朋友再也见不到,而嵩阳的三十六峰却仍然就在眼前。到了二月,夷门的柳条已经变成了翠绿色,几声流莺的鸣叫令我感动得泪水湿透了我的心脾。我不会去砸井和耕田,而是希望你通过这种方式来忘记世俗的力量。山人啊,你喜欢走嵩阳的路,只有我依依不舍地长时间回忆着你。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送别杨山人返回嵩阳的作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杨山人离去的惋惜之情和对嵩阳的美好的回忆。诗中的嵩阳被描绘得十分美丽,有着三十六峰的壮丽景色,也有绿色的柳条和流莺的鸣叫,这些美景和声音都令诗人感动得流泪。诗人不愿意去砸井和耕田,而是希望杨山人通过这种方式来忘记世俗的力量,这显现出诗人对嵩阳的向往和向杨山人的深情厚意。整首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离别的伤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sòng yáng shān rén guī sōng yáng
送杨山人归嵩阳
bú dào sōng yáng dòng shí nián, jiù shí xīn shì yǐ tú rán.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yī èr gù rén bù fù jiàn,
一二故人不复见,
sān shí liù fēng yóu yǎn qián.
三十六峰犹眼前。
yí mén èr yuè liǔ tiáo sè, liú yīng shù shēng lèi zhān yì.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záo jǐng gēng tián bù wǒ zhāo, zhī jūn yǐ cǐ wàng dì lì.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shān rén hǎo qù sōng yáng lù,
山人好去嵩阳路,
wéi yú juàn juàn zhǎng xiàng yì.
惟余眷眷长相忆。
拼音:bú dào sōng yáng dòng shí nián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