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觉来鸳被堆香暖”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觉来鸳被堆香暖”出自宋代王安礼的《点绛唇》,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ué lái yuān bèi duī xiāng nuǎ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觉来鸳被堆香暖”全诗

《点绛唇》

觉来鸳被堆香暖

春睡腾腾,觉来鸳被堆香暖
起来慵懒。
触目情何限。
深院日斜,人静花阴转。
柔肠断。
凭高不见。
芳草连天远。


赏析


《点绛唇》是宋代诗人王安礼的一首诗,全诗描述了春日悠闲的美好情景。

中文译文:

春天的午睡真是舒服,醒来时身边鸳鸯绒被堆得暖洋洋的。起身时慵懒无力,眼里所见情景美不胜收。深院里的太阳斜斜地照着,人们都静悄悄的,花影在转移。这时候,我的心思却被这温柔的景象所打动,伤感起来。站在高处眺望,四周都是茂盛的芳草,连绵不绝,直到天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午后的美好景象。诗人在午睡醒来时,感受到身边的温暖,慵懒地起身,看到深院里的阳光斜照,花影在转移,心思被这舒适的环境所打动,伤感起来。最后,诗人从高处眺望,看到远处连绵不绝的芳草,感叹大自然的美好和无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午后的美好景象,诗人以一种淡然的心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中的“触目情何限”,“柔肠断”等表达方式,使整首诗充满了伤感和情感,让读者在静静地享受春日午后的美好时光之余,也会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此外,诗人在诗中通过“芳草连天远”的描写,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壮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之情。这种“物我两忘”的情感,让读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会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之中。

综上所述,《点绛唇》是一首描绘春日午后美好的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淡然的情感表达,让读者在静静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的伤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觉来鸳被堆香暖”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iǎn jiàng chún
点绛唇

chūn shuì téng téng, jué lái yuān bèi duī xiāng nuǎn.
春睡腾腾,觉来鸳被堆香暖。
qǐ lái yōng lǎn.
起来慵懒。
chù mù qíng hé xiàn.
触目情何限。
shēn yuàn rì xié, rén jìng huā yīn zhuǎn.
深院日斜,人静花阴转。
róu cháng duàn.
柔肠断。
píng gāo bú jiàn.
凭高不见。
fāng cǎo lián tiān yuǎn.
芳草连天远。

“觉来鸳被堆香暖”平仄韵脚


拼音:jué lái yuān bèi duī xiāng nuǎn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四旱

作者简介


王安礼王安礼(1034年--1095年),字和甫,北宋政治家、诗人。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 人,王安石同母四弟。生于宋仁宗景祐元年,卒于哲宗绍圣二年,年六十二岁,官至尚书左丞。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著有《王魏公集》20卷。

作者介绍


王安礼的生平

  王安礼嘉祐六年(1061)中进士,初入幕河东路唐介门下。熙宁三年(1070),西夏侵犯边境,河东宣抚使韩绛仓促调集四万百姓防守。王安礼坚决反对,认为“民不习武事,今驱之上阵,纵不为敌所败,亦会冻饿而死,应该停止征用”。后帅吕公弼采纳他的意见,改调精兵迎敌,使四万无辜百姓免于难。吕公弼非常感谢王安礼之议,并将此事上奏。宋神宗闻其才,召为崇文院校书,入集贤院,出任润州、湖州知州,开封府判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

  王安礼敢于仗义执言,大胆进谏。王安礼与王安石政见不一,曾上书反对变法。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写了一些反对变法的诗文,被御史中丞李定等指控下狱,处境十分危险,无人敢救。王安礼从容面君,对神宗说:自古有气量的君主,不以言语定人罪,今一旦将苏轼逮狱加罪,恐后人要说陛下不能容才。神宗对此案本来就不准备深究,王安礼进谏后,遂从轻发落苏轼。

  王安礼以翰林学士任开封知府时,善于断案,执法严明。“有滞讼不得其情及剖决具案而未论者几万人”。经过日夜操劳、明查暗访,不畏权势,认真剖析案情,秉公执法,到职不过3个月,将所有积案审清,致使“囚系皆空”,并将结果公布于府前。辽使在府前看到后,也大加赞誉。神宗听说后也称赞“安礼能勤吏,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给他官升一级,以资奖励。

  元丰四年(1081),拜尚书右丞,迁左丞(副相),参与执政议事。元丰七年(1084),终因多次谏阻神宗派兵攻打西夏,被御史张汝贤所劾,以端明院学士知江宁府。元祐中,加资政院学士,先后任扬州、青州、蔡州、舒州等知州、永兴知军。绍圣二年(1095)任太原知府,卒于任所。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魏国公。

  王安礼以文词见长,楼钥称其文“踔厉骏发、卒归于道”。其诗或旷达超迈,或寄情高远。著有《王魏公集》20卷,明中叶后散佚,今存《永乐大典》辑佚本收入《四库全书》《豫章丛书》。《宋史》卷三二七、《东都事略》卷七九有传。

  《王魏公集》收录了作者所撰祭文四十余篇,这些祭文,系宋代国家祭祀大典的重要文书。这些道教祭祀仪式上的祭文资料,让我们了解到宋代社会祭祀仪式频繁举行的真实状况。作为道教祭祀仪式重要组成部分的祭文,真实再现了宋代社会道教文化发展兴盛的面貌,表明宋代社会道教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了解和研究宋代社会民俗学的重要史料。这些祭文,就文体名称而言,分有青词、朱表、斋文、祈文、祝文、上梁文、祭文等类。就内容上说,包括祈求生命、济度亡灵、避让灾害、祈请雨雪、祷告土地等方面,就祀神方面看,含有上天神明、城隍土地、雷电水火、阎王地藏等神鬼谱系,是宋代社会祭文较为集中的一部文书。

  其后裔居东乡县愉怡乡礼坊村,有“宋名臣王安礼故居”石碑。

王安礼的其他贡献

  王安礼主修的《灵台秘苑》书中有360颗恒星的入宿度和去极度值,这就是著名的“皇星表”,是古代第二份星表,也是现存星数最多的一份星表。

王安礼的家族状况

祖父:王用之,曾任卫尉寺丞

父亲:王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庶母:徐氏,王益的第一任妻子

生母:吴氏,抚州金溪人,王益的第二任妻子

异母兄长:王安仁,皇祐元年冯京榜进士

王安道(1017年-1051年),字仁甫,曾授衡州军司法参军

同母兄长: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宰相

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曾任武昌军节度推官、西京国子教授

王安世(?-1059年),曾任太平州当涂县主簿

王安上,字纯甫

王安礼的人物轶事

  王安礼擒诬告者

  宋代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任开封知府时,曾断过不少疑难案子。

  某日,有人投递一封匿名信,告京城的一个富翁,说此人家屯大量兵器,养有兵丁,并正在联络有关权威人士,想要谋反。

  王安礼接信后觉得奇怪,他虽与那富户没往来,可早听闻该人忠厚老实,是个本份的生意人。加之信中语言刻薄,许多罪名只有列举而无旁证。根据多年办案经验,他认为此事属匿名诬告,便没将它当作一回事。

  不料,没多久,京城竟到处传闻富户谋反的事。没过几天,竟传到皇帝耳中。皇帝立即诏令开封府彻底清查此事。王安礼只得奉命前往搜查。

  富翁甚为惊恐。官兵封锁住出口,进而翻箱倒柜,一下子把富翁家中搞得天翻地覆。搜查整整进行了一天,各路人马竟没有查出任何谋反的证据。

  王安礼问富翁:“你平日可有仇人?”

  富翁摇摇头道:“小人一向本分,从不与人结仇。”

  王安礼又问:“你再回忆一下,可有对你不满之人?”

  富翁想了想,一拍脑门,说:“哦,前不久有个靠写讼状谋生的马生来借债,当时我手头正好没现钱。他很不满,临走说了许多怨恨的话,还说要给我厉害看看。”

  王安札暂且将富翁拘至大狱,以免遭人非议。

  次日,王安礼将马生传到衙门,对马生说:“听说你写得一手好字,本府这里有几本案卷,因书吏生病,上面催得紧,能否请你帮忙抄一下?”

  马生受宠若惊地道:“小人有幸,愿意效劳。”

  当即,马生便落笔抄案卷。王安礼将抄好的案卷拿到后房一瞧,心中大喜,此字与匿名信上的笔迹竟出自一人之手。

  王安礼即命手下将马生擒获,询问他写诽谤文书之事。物证皆在,马生无可抵赖,只得招认。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