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信不数”出自宋代赵蕃的《赠尤检正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dài xìn bù shù,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一代信不数”全诗:多书如邺侯,读书如张巡。
一代信不数,吾身见能亲。
门墙虽云旧,踪迹乃若新。
政以沅湘远,无由书疏频。
《赠尤检正四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多书如邺侯,读书如张巡。
一代信不数,吾身见能亲。
门墙虽云旧,踪迹乃若新。
政以沅湘远,无由书疏频。
诗意:
这首诗以赠送给尤检正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尤检正的赞美和敬意。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尤检正勤奋好学的形象,以及他在政治上的远大抱负和努力。
赏析:
这首诗以两位历史人物作为比喻,展现了尤检正的学识和政治能力。首先,邺侯是指战国时期的魏国名将邺赵,他是当时的军事权威,著有兵书,因此多书如邺侯意味着尤检正广泛博览群书。其次,张巡是指东汉末年的张巡,他是一位著名的治安官员,以严明治理著称,因此读书如张巡表示尤检正在治理方面也具备过人之处。
接下来的两句“一代信不数,吾身见能亲”表达了作者对尤检正的亲身了解和信任。尤检正在政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作者身为亲近之人,亲眼目睹了他的才干和能力。
下面两句“门墙虽云旧,踪迹乃若新”则表明尤检正虽然出身于名门望族,但他的政治行为和作为仍然充满活力和创新。他不满足于依附于家族的光环,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展现了自己的价值。
最后两句“政以沅湘远,无由书疏频”则指出尤检正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远大,他的事业发展需要他经常奔波于沅湘之间,因此无法经常写信往来。这也展现了尤检正忙碌奔波的形象,强调了他在政治事务上的投入和奉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尤检正的敬佩和赞美,同时描绘了尤检正的学识、政治抱负和奋斗精神。这首诗词通过赠送的形式,既展示了作者对尤检正的友情,又表达了对他的认可和肯定。
zèng yóu jiǎn zhèng sì shǒu
赠尤检正四首
duō shū rú yè hóu, dú shū rú zhāng xún.
多书如邺侯,读书如张巡。
yī dài xìn bù shù, wú shēn jiàn néng qīn.
一代信不数,吾身见能亲。
mén qiáng suī yún jiù, zōng jī nǎi ruò xīn.
门墙虽云旧,踪迹乃若新。
zhèng yǐ yuán xiāng yuǎn, wú yóu shū shū pín.
政以沅湘远,无由书疏频。
拼音:yī dài xìn bù shù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仄韵) 去声七遇 (仄韵) 入声三觉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