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家在三吴天尽头”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家在三吴天尽头”出自宋代李曾伯的《沁园春(月夜自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 zài sān wú tiān jìn tóu,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家在三吴天尽头”全诗

《沁园春(月夜自和)》

家在三吴天尽头

嗟矍铄翁,对婵娟月,怀汗漫游。
怅江湖幸有,季鹰鲈鲙,田园忍负,晏子狐裘。
丹桂开时,青苹渺处,家在三吴天尽头
庭皋静,又一番叶落,天下皆秋。
少年弓剑边州。
惊转首黄粱还梦不。
叹悠悠千载,关山无恙,滔滔一水,岁月俱流。
镜老菱花,笳悲芦叶,新雁数行人倚楼。
君知否,把眉峰蹙破,岂为身愁。


赏析


《沁园春(月夜自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嗟叹着年迈的老人,对着美丽的明月,怀念过去的漫游经历。怅惜江湖的人生,庆幸有着季鹰、鲈鱼和鲙鱼;对于乡村生活的辛苦和忍耐,晏子的狐裘给予了勉励。当丹桂花开时,青苹果在远处漂浮,我的家在三吴之地的天尽头。庭院里宁静无声,又一片叶子落下,整个世界都进入了秋天。年少时在边塞上拿着弓和剑,转过头来,黄粱一场梦还未醒来。叹息着千年的悠长岁月,山河依旧,滔滔江水,岁月不停地流逝。镜子老了,菱花开放,笛声悲伤,芦叶飘落,新的雁队排成行,人们依靠在楼上。你知道吗?眉头皱紧,岂仅为了个人的愁苦。

诗意和赏析:
《沁园春(月夜自和)》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诗人在月夜中的内心感叹和思考。诗中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境遇的反思。

首先,诗人以嗟叹的口吻描绘了一位年老的人,他面对着美丽的明月,回忆着过去的漫游经历。这种怀念不仅体现了对年轻时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留恋,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叹。

接着,诗人对江湖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展现出来。他感到庆幸的是,在江湖中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如季鹰、鲈鱼和鲙鱼,它们让他感到幸运和满足。然而,诗人也对田园生活的辛苦和牺牲表示忍耐,晏子的狐裘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描述自然景色时,诗人运用了丹桂花开、青苹果漂浮等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庭院的宁静和叶子的落下,使整个世界都沉浸在秋天的氛围中。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年少时在边塞上拿着弓和剑的景象,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回忆和对年轻梦想的怀念。然而,他意识到这些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只留下了黄粱一梦,让他感到惊讶和惋惜。

最后,诗人通过描述镜子老了、菱花开放、笛声悲伤和芦叶飘落等景象,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新的雁队排成行,人们依靠在楼上,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生活的依赖。最后两句“君知否,把眉峰蹙破,岂为身愁”,是诗人对读者的问询,他想知道读者是否了解他内心的苦闷和忧愁。

整首诗以怀古怀人的情感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诗情更加深沉和抒发。同时,通过诗人的自问,也呈现出一种对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引发读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词展示了李曾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读者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家在三吴天尽头”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ìn yuán chūn yuè yè zì hé
沁园春(月夜自和)

jiē jué shuò wēng, duì chán juān yuè, huái hàn màn yóu.
嗟矍铄翁,对婵娟月,怀汗漫游。
chàng jiāng hú xìng yǒu, jì yīng lú kuài, tián yuán rěn fù, yàn zǐ hú qiú.
怅江湖幸有,季鹰鲈鲙,田园忍负,晏子狐裘。
dān guì kāi shí, qīng píng miǎo chù, jiā zài sān wú tiān jìn tóu.
丹桂开时,青苹渺处,家在三吴天尽头。
tíng gāo jìng, yòu yī fān yè luò, tiān xià jiē qiū.
庭皋静,又一番叶落,天下皆秋。
shào nián gōng jiàn biān zhōu.
少年弓剑边州。
jīng zhuǎn shǒu huáng liáng hái mèng bù.
惊转首黄粱还梦不。
tàn yōu yōu qiān zǎi, guān shān wú yàng, tāo tāo yī shuǐ, suì yuè jù liú.
叹悠悠千载,关山无恙,滔滔一水,岁月俱流。
jìng lǎo líng huā, jiā bēi lú yè, xīn yàn shù xíng rén yǐ lóu.
镜老菱花,笳悲芦叶,新雁数行人倚楼。
jūn zhī fǒu, bǎ méi fēng cù pò, qǐ wèi shēn chóu.
君知否,把眉峰蹙破,岂为身愁。

“家在三吴天尽头”平仄韵脚


拼音:jiā zài sān wú tiān jìn tóu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