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怕近前丞相瞋”出自宋代吴渊的《沁园春(寿弟相国)》,诗句共8个字,诗句拼音为:dōu bù pà jìn qián chéng xiàng chē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都不怕近前丞相瞋”全诗:喜我新归,逢戎初度,关情更深。
正昼掩柴扉,□寻隐遁,□舒槐府,戎正经纶。
白石清泉,紫枢黄阁,□□□□□□□。
□□□,□弟为宰相,兄作闲人。
南园借我登临。
都不怕近前丞相瞋。
但曳履扶筇,堪怜独步,携壶载酒,每叹孤斟。
七帙开颜,六旬屈指,风雨对床频上心。
殷勤祝,道何时回首,及早抽身。
《沁园春(寿弟相国)》是一首宋代吴渊的诗词。由于原文中有一些缺失和不确定的字词,我将尽力进行分析和翻译,但可能存在一些不准确之处。
沁园春(寿弟相国)
喜我新归,逢戎初度,关情更深。
正昼掩柴扉,□寻隐遁,□舒槐府,戎正经纶。
白石清泉,紫枢黄阁,□□□□□□□。
□□□,□弟为宰相,兄作闲人。
南园借我登临。都不怕近前丞相瞋。
但曳履扶筇,堪怜独步,携壶载酒,每叹孤斟。
七帙开颜,六旬屈指,风雨对床频上心。
殷勤祝,道何时回首,及早抽身。
中文译文:
喜我新归,逢戎初度,关情更深。
我喜欢我新回来,初次迎接我归来的人,我们的情谊更深厚。
正昼掩柴扉,□寻隐遁,□舒槐府,戎正经纶。
白天关闭柴门,□寻找隐居之地,□舒展属于槐府的事务,戎(指兄长)正处理政务。
白石清泉,紫枢黄阁,□□□□□□□。
清澈的白石泉水,紫色的枢纽,黄色的阁楼,□□□□□□□。
□□□,□弟为宰相,兄作闲人。
□□□,弟弟成为宰相,兄长却成为闲散之人。
南园借我登临。都不怕近前丞相瞋。
我借南园登高,却不怕丞相生气。
但曳履扶筇,堪怜独步,携壶载酒,每叹孤斟。
只是拖着履靴扶着拐杖,可怜地独自行走,带着壶装满酒,每次都感慨孤独。
七帙开颜,六旬屈指,风雨对床频上心。
七册书展开笑颜,六十年弯曲了手指,风雨中思念对床频繁。
殷勤祝,道何时回首,及早抽身。
殷勤地祝福,问何时回头,及早离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渊在归乡之后的心情和生活状态。诗人欢喜地回到家乡,初次迎接他的人使他们的情感更加深厚。诗中描述了他平淡而宁静的生活,关闭柴门,寻找隐居之地,处理槐府的事务。他描绘了家乡的美景,如清澈的白石泉水和华丽的紫色枢纽和黄色阁楼。诗人与兄长的境遇形成对比,弟弟成为宰相,而兄长却成为了闲散之人。
诗人借用南园的景致,登高眺望,尽管知道丞相可能会生气,但他并不害怕。诗人独自行走,拖着履靴,扶着拐杖,带着壶装满酒,每次都感慨孤独。他的岁月已经七旬,手指也开始屈曲,风雨中的思念在晚年更加频繁。最后,诗人殷勤地祝福,问何时能回首过往,希望能够及早离开这一切。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乡后的生活,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探讨了官场和闲散生活的对比,以及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通过描写诗人的孤独和沉思,诗词表达了对自由和追求内心真实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qìn yuán chūn shòu dì xiàng guó
沁园春(寿弟相国)
xǐ wǒ xīn guī, féng róng chū dù, guān qíng gēng shēn.
喜我新归,逢戎初度,关情更深。
zhèng zhòu yǎn chái fēi, xún yǐn dùn, shū huái fǔ, róng zhèng jīng lún.
正昼掩柴扉,□寻隐遁,□舒槐府,戎正经纶。
bái shí qīng quán, zǐ shū huáng gé,.
白石清泉,紫枢黄阁,□□□□□□□。
, dì wèi zǎi xiàng, xiōng zuò xián rén.
□□□,□弟为宰相,兄作闲人。
nán yuán jiè wǒ dēng lín.
南园借我登临。
dōu bù pà jìn qián chéng xiàng chēn.
都不怕近前丞相瞋。
dàn yè lǚ fú qióng, kān lián dú bù, xié hú zài jiǔ, měi tàn gū zhēn.
但曳履扶筇,堪怜独步,携壶载酒,每叹孤斟。
qī zhì kāi yán, liù xún qū zhǐ, fēng yǔ duì chuáng pín shàng xīn.
七帙开颜,六旬屈指,风雨对床频上心。
yīn qín zhù, dào hé shí huí shǒu, jí zǎo chōu shēn.
殷勤祝,道何时回首,及早抽身。
拼音:dōu bù pà jìn qián chéng xiàng chēn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吴渊(1190—1257年)字道父,号退庵。吴柔胜第三子,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约生于宋光宗绍熙初,卒于理宗宝祐五年,年约六十八岁左右。嘉定七年中进士,调建德主簿。丞相史弥远在馆中留他,将授以开化尉,他谢道:“甫得一官,何敢躁进。”弥远就不再强他。累官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使、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予祠。又力战有功。拜参知政事,未几,卒。渊著有《退庵集》、《退庵词》奏议及易解,《宋史本传》传于世。
吴渊,柔胜子,潜兄。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历知州县,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入为秘书丞(《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出知江州,历江淮荆浙福建广南都大提点坑冶,知镇江府兼淮东总领。嘉熙二年(1238年),知太平州兼江东转运使,改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兼转运副使,罢领祠禄。起为江西安抚使兼知江州,寻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浙西提点刑狱,知太平州。进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丐祠。起为荆湖制置大使,知江陵府兼夔路策应大使。宝祐五年,拜参知政事,寻卒,年六十八。有《退庵文集》,已佚。今存《退庵遗集》一卷。《宋史》卷四一六有传。
吴渊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吴渊初任建德县簿,丞相史弥远与他长谈一日,发现他很有才干,十分高兴,欲任命他为开化县尉,吴渊以“甫(刚开始)得一官,何敢躁进?”为由婉言谢绝,史弥远称他为“国器也”。吴渊为官公道正派,清正廉明。任建德县簿时,“江东九郡之冤,讼于诸使者,皆乞送渊”。为老百姓伸张正义,洗清冤曲,深得百姓拥戴。后任提点浙西刑狱时,衢州、严州盗贼四起,吴渊调遣将士,“歼其渠魁,散其支党”,平息了盗贼,为朝廷立下了功劳,升为朝官,先任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左司,后任右文殿修撰、枢密副都承旨兼右司兼检正。时值朝廷准备进兵中原,丞相郑清之拟采取“据关守河”的策略,吴渊竭力反对,曰“国家力决不能取,纵取之决不能守”,郑清之很不高兴。不久,中原战事发展果然不出吴渊所料,郑清之写信向吴渊引咎并致谢。此后,吴渊先后担任工部、兵部、户部侍郎,镇江知府兼总领,太平知州兼江东转运使,隆兴知府,江西安抚使兼转运副使,宝章阁直学士,华文阁直学士,兵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他尽职尽责,体恤百姓,关心朝政,先是“力陈九事”,后来又提出了兴利除害二十五事,得到了朝廷的赞许。
吴渊在几处任所连逢大灾,他全力慰抚赈济。任太平(今当涂)知州时,两淮流民涌入太平境内者达40余万人,他将流民编成“什伍”(古代户籍编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予以赈济,令当地土著人不要侵犯,使流民得以安定,当时临近的其它州县经常发生流民放火抢劫事件,唯独太平州境内安然无恙。任隆庆知府、镇江知府和平江知府时,均遇大灾,吴渊力行荒政,数次赈灾,使187万余灾民得以存活。
吴渊的军事才能也得到朝廷的赏试。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会合蒙古灭金后,蒙古军即向南宋连续用兵。吴渊创办团练,建司空山、燕家山、金刚台三大寨及嵯峨山、鹰山、什子山等二十二小寨,组织丁壮为伍,各寨队伍相接应,使之星罗棋布,脉络贯通,无战则耕,有警则御。湖南峒人暴乱,吴渊受命平定,生擒魁首。宝祐三年(1255年)三月,吴渊任江陵知府兼夔路策应大使、京湖屯田大使时,调兵二万增援四川,又力战白河、沮河、玉泉一带,败元将汪惟立。
吴渊的孝行也为世人所敬佩。五岁丧母,“哭泣哀慕如成人”。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父亲吴柔胜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吴渊在家守丧三年,保留官职,但不理朝事。在守丧期间,朝廷下诏书命他复职,他坚决不同意,并上书朝廷曰:“人道莫大于事亲,事亲莫大于送死,苟冒哀求荣,则平生大节已扫地矣,他日何以事君?”意思是说,人的道德以孝敬父母为最大,而孝敬父母又以为父母养老送终为最大,如果我不顾失去父亲的哀痛去追求荣华富贵,我就失去了人生的大节,今后如何做人做事?又如何为朝廷效力,为皇上尽忠?最后朝廷答应了他的要求,直到守丧期满才去复职。
吴渊的功德得到了朝廷的褒奖,朝廷授其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侯,宋理宗赵昀赐“锦绣堂”、“忠勤楼”大字,又进爵庄敏公。宝祐五年(1257年)正月,吴渊以功拜参知政事,身列相位,仅七天即卒于自荆湖回京途中,追赠“少师”。史记吴渊“有材略,迄济事功,所至兴学养士,政尚严厉”,诗词文论都有成就,著有《退庵文集》、《易解》、《庄敏奏议》30卷等,《词综》收其词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