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顾婆娑质”出自宋代赵蕃的《赠砚》,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gù pó suō zhì,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自顾婆娑质”全诗:一种端溪石,下岩滋别源。
千金腾有翼,尺璧走非跟。
自顾婆娑质,适堪椎钝根。
终焉老茅屋,已矣献金门。
《赠砚》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赠送一块端溪石,从岩下滋养它的泉源。
它价值千金,能够飞翔。
虽然只有尺寸大小,却能超越常规。
它自我陶醉于它的朴质,
适合雕琢钝根。
最终它会陈旧于茅屋之中,
但已经献给了金门。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赠送一块砚台的情景。端溪石是一种名贵的砚台材料,它来自岩石下的泉水滋养。尽管这块砚台只有尺寸大小,但它的价值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具有超越常规的特点,能够启发人们的创造力。砚台自我陶醉于它的朴质和独特之处,适合于雕琢那些钝根的文字。最终,砚台会被放置在陈旧的茅屋中,但它已经成为一份珍贵的礼物,献给了宫廷的金门。
赏析:
《赠砚》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表达了砚台的特质和价值。诗中首先描述了砚台来自端溪石、源自泉水的背景,突出了砚台的珍贵和独特。接着,以"千金腾有翼,尺璧走非跟"的形象语言,表达了砚台超越常规的魅力和独特的价值。作者通过"自顾婆娑质,适堪椎钝根"的描写,将砚台与诗人自身的品质进行对应,强调了砚台的纯朴和独特之处。最后,通过"终焉老茅屋,已矣献金门"的表述,诗人将砚台的命运与茅屋的陈旧相对照,表达了对砚台的深深感激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砚台的赞美和赠送的心情。通过对砚台的形容和比喻,展现了砚台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以及它在文人雅士中的重要地位。这首诗词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感情,寓意深远,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思考了艺术和人生的意义。
zèng yàn
赠砚
yī zhǒng duān xī shí, xià yán zī bié yuán.
一种端溪石,下岩滋别源。
qiān jīn téng yǒu yì, chǐ bì zǒu fēi gēn.
千金腾有翼,尺璧走非跟。
zì gù pó suō zhì, shì kān chuí dùn gēn.
自顾婆娑质,适堪椎钝根。
zhōng yān lǎo máo wū, yǐ yǐ xiàn jīn mén.
终焉老茅屋,已矣献金门。
拼音:zì gù pó suō zh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