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白杨催尽留枯根”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白杨催尽留枯根”出自清代吴嘉纪的《一钱行赠林茂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ái yáng cuī jǐn liú kū gē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白杨催尽留枯根”全诗

《一钱行赠林茂之》

白杨催尽留枯根

先生春秋八十五,芒鞋重踏扬州路。
故交但有丘茔存,白杨催尽留枯根
昔游倏过五十载,江山宛然人代改。
满地干戈杜老贫,囊底徒余一钱在。
桃花李花三月天,同君扶杖上渔船。
杯深颜热城市远,却展空囊碧水前。
酒人一见皆垂泪,乃是先朝万历钱。


赏析


《一钱行赠林茂之》是清代吴嘉纪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先生年过八十五,
踏着芒鞋走扬州路。
故友已安眠于丘陵,
白杨树已衰老而凋零。
曾经游历过五十年,
江山变幻,人事易更。
战乱的武器堆满了大地,
老人家只剩下一钱财富。
桃花李花盛开在三月的天空,
我与你一同拄着拐杖上渔船。
酒杯中的酒浓,脸色发热,城市遥远,
但我展开空囊面对碧水。
看到这些钱币,饮酒的人们纷纷落泪,
这是万历年间的钱币。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一位年迈的先生赠送一枚万历年间的钱币给朋友林茂之为主题。诗人通过描写先生的经历和现状,表达了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主题,以及对友情和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先生行走扬州路的描写,展现了岁月的长河和人生的不可逆转。先生的故交已离世,白杨树凋零,显示出时光无情、万物有尽的真实面貌。先生身上只剩下一钱财富,而战乱和贫困则是社会的写照。然而,诗人通过描绘桃花、李花盛开的美景,以及与友人一同登上渔船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和友情的珍视。最后,诗人提到酒杯中的钱币引起人们的泪水,暗示了这枚钱币背后的历史和情感价值。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先生的生活和经历的描写,展现了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主题。诗人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对友情和命运的思考。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先生的贫困和世事变迁与美景和友情相对照,突出了人生中的喜悲离合。同时,通过提及万历年间的钱币,诗人将诗词的背景与历史相联系,增加了诗词的文化内涵。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白杨催尽留枯根”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ī qián xíng zèng lín mào zhī
一钱行赠林茂之

xiān shēng chūn qiū bā shí wǔ, máng xié zhòng tà yáng zhōu lù.
先生春秋八十五,芒鞋重踏扬州路。
gù jiāo dàn yǒu qiū yíng cún, bái yáng cuī jǐn liú kū gēn.
故交但有丘茔存,白杨催尽留枯根。
xī yóu shū guò wǔ shí zài, jiāng shān wǎn rán rén dài gǎi.
昔游倏过五十载,江山宛然人代改。
mǎn dì gān gē dù lǎo pín, náng dǐ tú yú yī qián zài.
满地干戈杜老贫,囊底徒余一钱在。
táo huā lǐ huā sān yuè tiān, tóng jūn fú zhàng shàng yú chuán.
桃花李花三月天,同君扶杖上渔船。
bēi shēn yán rè chéng shì yuǎn, què zhǎn kōng náng bì shuǐ qián.
杯深颜热城市远,却展空囊碧水前。
jiǔ rén yī jiàn jiē chuí lèi, nǎi shì xiān cháo wàn lì qián.
酒人一见皆垂泪,乃是先朝万历钱。

“白杨催尽留枯根”平仄韵脚


拼音:bái yáng cuī jǐn liú kū gēn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作者简介


吴嘉纪吴嘉纪(1618年-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江苏东台人(清代属于扬州府泰州)。出生盐民,少时多病,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吴嘉纪诗笺校》本。

作者介绍


吴嘉纪的生平

  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末清初曾出现一位著名的盐民诗人,他就是号称布衣诗人的吴嘉纪。

  吴嘉纪,安丰场(今东台市安丰镇)人,字宾贤,号野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祖父吴凤仪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心斋的学生。吴嘉纪少时受业于吴凤仪的弟子刘国柱,因天资聪明参加府试,名列前茅,中第一名秀才。他出身清贫,年轻时烧过盐,家无余粮,虽丰年常断炊,但不以为苦。喜读书做诗,好学不倦,曾应府试,但因亲见明王朝覆灭,清兵南下,居民惨遭屠杀,遂绝意仕途,隐居家乡。诗人虽不是灶户,但也穷得衣食不周,朝不谋夕。住所仅草屋一楹,名其为“陋轩”。由于住所四周杂草丛生,蓬蒿遍地,而他却终日把卷苦吟,不与外人往还,故人又称他为“野人”。他也乐以“野人”为号。扬州诗友汪楫(舟次)访问地方文人学士,得知吴野人安贫乐道,长于吟咏,又自立一家,遂将其诗送两淮盐运使周亮工阅览,周又转扬州推官王士祯,王十分推崇,说:“有才如嘉纪天下之人不知也,乡曲之人不知之也,独有一汪楫知之。”周、王二人都为诗卷作序,随后由泰州分司汪兆璋(芾斯)搜集吴诗400首刊刻问世,从此名闻四方。

  由于长期生活在贫民中间,亲身体验了官吏、盐商对灶民的剥削和频仍的水灾、军输对灶民的侵害,对此,他终日把卷苦吟,从而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诗篇。他的诗以其真实而深刻的内容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苦不堪言的生活困境和自己的思想感情。汪懋麟评“五七言近体﹐幽峭冷逸﹐……自脱拘束。至所为今乐府诸篇,即事写情,变化汉﹑魏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吴周祚在诗序中称其“冰霜高洁、刻露清秀,不得指为何代何体,要自成其为野人之诗”。如他在描写盐民生活的《绝句》诗中写道: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吴嘉纪的夫人王睿,字智长,是个甘守贫困、志趣高洁的女词人。她是明代著名的“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后裔。王睿自幼聪明好学,继承了王艮质朴的唯物论和平民思想,勤于作词。与吴嘉纪结为夫妇后,志趣相投,吴嘉纪将自己诗集题名为《陋轩诗》,王睿也将自己词集题名为《陋轩词》,一诗一词,珠联璧合,均为时人所推崇。1683年秋,王睿逝世,吴嘉纪写了《哭妻王氏》诗12首,悲恸欲绝。诗序云:“(王氏)归余四十五年,尝愿先余死。问之,曰:冀得君挽诗耳。今子死,余哭子有诗。涕泗之时,诗愧不工,然子愿酬矣!子愿获酬,余悲可胜言哉!”由于女词人生前太穷,《陋轩词》未能印行,连原稿也不知下落。翌年,67岁的吴嘉纪也在悲痛和穷愁潦倒中离开了人间,他身后萧条,由挚友汪舟次、程云家为其料理丧事,汪舟次题写墓碑:“东淘布衣吴野人先生之墓”。辛亥革命后,由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资助,树立了石牌坊,设了石桌、石凳等,张謇亲笔为牌坊撰写了对联:蒹葭秋水伊人思,禾黍西风故国愁。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