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案盈机”出自魏晋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duī àn yíng j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
“堆案盈机”全诗: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
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
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
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
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
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
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
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
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
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
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
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
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
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
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
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
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
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
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愿足下勿似之。
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嵇康白。
翻译
嵇康谨启:过去您曾在山嵚面前称说我不愿出仕的意志,我常说这是知己的话。但我感到奇怪的是您对我还不是非常熟悉,不知是从哪里得知我的志趣的?前年我从河东回来,显宗和阿都对我说,您曾经打算要我来接替您的职务,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实现,但由此知道您以往并不了解我。您遇事善于应变,对人称赞多而批评少;我性格直爽,心胸狭窄,对很多事情不能忍受,只是偶然跟您交上朋友罢了。近来听说您升官了,我感到十分忧虑,恐怕您不好意思独自做官,要拉我充当助手,正像厨师羞于一个人做菜,要拉祭师来帮忙一样,这等于使我手执屠刀,也沾上一身腥臊气味,所以向您陈说一下可不可以这样做的道理。
我从前读书的时候,听说有一种既能兼济天下又是耿介孤直的人,总认为是不可能的,现在才真正相信了。性格决定有的人对某些事情不能忍受,真不必勉强。现在大家都说有一种对任何事情都能忍受的通达的人,他们外表上跟一般世俗的人没有两样,而内心却仍能保持正道,能够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没有悔恨的心情,但这只是一种空话罢了。老子和庄周都是我要向他们学习的人,他们的职位都很低下;柳下惠和东方朔都是通达的人,他们都安于贱职,我哪里敢轻视议论他们呢!又如孔子主张博爱无私,为了追求道义,即使去执鞭赶车他也不会感到羞愧。子文没有当卿相的愿望,而三次登上令尹的高位,这就是君子想救世济民的心意。这也是前人所说的在显达的时候能够兼善天下而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失意的时候能够独善其身而内心不觉得苦闷。从以上所讲的道理来看,尧、舜做皇帝,许由隐居山林,张良辅助汉王朝,接舆唱着歌劝孔子归隐,彼此的处世之道是一致的。看看上面这些人,可以说都是能够实现他们自己志向的了。所以君子表现的行为、所走的道路虽然各不相同,但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顺着各自的本性去做,都可以得到心灵的归宿。所以就有朝廷做官的人为了禄位,因此入而不出,隐居山林的人为了名声,因此往而不返的说法。季札推崇子臧的高尚情操,司马相如爱慕蔺相如的气节,以寄托自己的志向,这是没有办法可以勉强改变的。每当我读尚子平和台孝威传的时候,对他们十分赞叹和钦慕,经常想到他们这种高尚的情操。再加上我年轻时就失去了父亲,身体也比较瘦弱,母亲和哥哥对我很娇宠,不去读那些修身致仕的经书。我的性情又比较懒惰散漫,筋骨迟钝,肌肉松弛,头发和脸经常一月或半月不洗,如不感到特别发闷发痒,我是不愿意洗的。小便常常忍到使膀胱发胀得几乎要转动,才起身去便。又因为放纵过久,性情变得孤傲散漫,行为简慢,与礼法相违背,懒散与傲慢却相辅相成,而这些都受到朋辈的宽容,从不加以责备。又读了《庄子》和《老子》之后,我的行为更加放任。因此,追求仕进荣华的热情日益减弱,而放任率真的本性则日益加强。这像麋鹿一样,如果从小就捕捉来加以驯服养育,那就会服从主人的管教约束;如果长大以后再加以束缚,那就一定会疯狂地乱蹦乱跳,企图挣脱羁绊它的绳索,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顾;虽然给它带上金的笼头,喂它最精美的饲料,但它还是强烈思念着生活惯了的茂密树林和丰美的百草。
阮籍嘴里不议论别人的过失,我常想学习他但没有能够做到;他天性淳厚超过一般人,待人接物毫无伤害之心,只有饮酒过度是他的缺点。以致因此受到那些维护礼法的人们的攻击,像仇人一样的憎恨他,幸亏得到了大将军的保护。我没有阮籍那种天赋,却有傲慢懒散的缺点;又不懂得人情世故,不能随机应变;缺少万石君那样的谨慎,而有直言不知忌讳的毛病。倘若长久与人事接触,得罪人的事情就会每天发生,虽然想避掉灾祸,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还有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都有一定的礼法,国家也有一定的法度,我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但有七件事情我是一定不能忍受的,有两件事情是无论如何不可以这样做的:我喜欢睡懒觉,但做官以后,差役就要叫我起来,这是第一件我不能忍受的事情。我喜欢抱着琴随意边走边吟,或者到郊外去射鸟钓鱼,做官以后,吏卒就要经常守在我身边,我就不能随意行动,这是第二件我不能忍受的事情。做官以后,就要端端正正地坐着办公,腿脚麻木也不能自由活动,我身上又多虱子,一直要去搔痒,而要穿好官服,迎拜上级官长,这是第三件我不能忍受的事情。我向来不善于写信,也不喜欢写信,但做官以后,要处理很多人间世俗的事情,公文信札堆满案桌,如果不去应酬,就触犯礼教失去礼仪,倘使勉强应酬,又不能持久,这是第四件我不能忍受的事情。我不喜欢出去吊丧,但世俗对这件事情却非常重视,我的这种行为已经被不肯谅解我的人所怨恨,甚至还有人想借此对我进行中伤;虽然我自己也警惕到这一点而责备自己,但是本性还是不能改变,也想抑制住自己的本性而随顺世俗,但违背本性又是我所不愿意的,而且最后也无法做到像现在这样的既不遭到罪责也得不到称赞,这是第五件我不能忍受的事情。我不喜欢俗人,但做官以后,就要跟他们在一起办事,或者宾客满坐,满耳嘈杂喧闹的声音,处在吵吵闹闹的污浊环境中,各种千奇百怪的花招伎俩,整天可以看到,这是第六件我不能忍受的事情。我生就不耐烦的性格,但做官以后,公事繁忙,政务整天萦绕在心上,世俗的交往也要化费很多精力,这是第七件我所不能忍受的事情。还有我常常要说一些非难成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孔子的话,如果做官以后不停止这种议论,这件事情总有一天会张扬出去,为众人所知,必为世俗礼教所不容,这是第一件无论如何不可以这样做的事情。我的性格倔强,憎恨坏人坏事,说话轻率放肆,直言不讳,碰到看不惯的事情脾气就要发作,这是第二件无论如何不可以这样做的事情。以我这种心胸狭隘的性格,再加上上面所说的九种毛病,即使没有外来的灾祸,自身也一定会产生病痛,哪里还能长久地活在人世间呢?又听道士说,服食术和黄精,可以使人长寿,心里非常相信;又喜欢游山玩水,观赏大自然的鱼鸟,对这种生活心里感到很高兴;一旦做官以后,就失去了这种生活乐趣,怎么能够丢掉自己乐意做的事情而去做那种自己害怕做的事情呢?
人与人之间相互成为好朋友,重要的是要了解彼此天生的本性,然后成全他。夏禹不强迫伯成子高出来做官,是为了成全他的节操;孔子不向子夏借伞,是为了掩饰子夏的缺点;近时诸葛亮不逼迫徐庶投奔蜀汉,华歆不硬要管宁接受卿相的位子,以上这些人才可以说始终如一,是真正相互了解的好朋友。您看直木不可以做车轮,曲木不能够当椽子,这是因为人们不想委屈它们原来的本性,而让它们各得其所。所以士、农、工、商都各有自己的专业,都能以达到自己的志向为快乐,这一点只有通达的人才能理解,它应该是在您意料之中的。不能够因为自己喜爱华丽的帽子,而勉强越地的人也要去戴它;自己嗜好腐烂发臭的食物,而把死了的老鼠来喂养鸳雏。我近来正在学习养生的方法,正疏远荣华,摒弃美味,心情安静恬淡,追求“无为”的最高境界。即使没有上面所说的“九患”,我尚且不屑一顾您所爱好的那些东西。我有心闷的毛病,近来又加重了,自己设想,是不能忍受所不乐意的事的。我已经考虑明确,如果无路可走也就算了。您不要来委屈我,使我陷于走投无路的绝境。
我刚失去母亲和哥哥的欢爱,时常感到悲伤。女儿才十三岁,男孩才八岁,还没有成人,而且经常生病。想到这些就十分悲恨,真不知从何说起!我现在但愿能过平淡清贫的生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随时与亲朋友好叙说离别之情,谈谈家常,喝一杯淡酒,弹一曲琴,这样我的愿望就已经满足了。倘使您纠缠住我不放,不过是想为朝廷物色人,使他为世所用罢了。您早知道我放任散漫,不通事理,我也以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及如今在朝的贤能之士。如果以为世俗的人都喜欢荣华富贵,而唯独我能够离弃它,并以此感到高兴;这样讲最接近我的本性,可以这样说。假使是一个有高才大度,又无所不通的人,而又能不求仕进,那才是可贵的。像我这样经常生病,想远离世事以求保全自己余年的人,正好缺少上面所说的那种高尚品质,怎么能够看到宦官而称赞他是守贞节的人呢!倘使急于要我跟您一同去做官,想把我招去,经常在一起欢聚,一旦来逼迫我,我一定会发疯的。若不是有深仇大恨,我想是不会到此地步的。
山野里的人以太阳晒背为最愉快的事,以芹菜为最美的食物,因此想把它献给君主,虽然出于一片至诚,但却太不切合实际了。希望您不要像他们那样。我的意思就是上面所说的,写这封信既是为了向您把事情说清楚,并且也是向您告别。嵇康谨启。
注释
1、称:指称说嵇康不愿出仕的意志。颍川:指山嵚。是山涛的叔父,曾经做过颍川太守,故以代称。古代往往以所任的官职或地名等作为对人的代称。
2、知言:知己的话。
3、经:常常。此意:指嵇康不愿出仕的意志。
4、河东:地名。在今山西省夏县西北。
5、显宗:公孙崇,字显宗,谯国人,曾为尚书郎。阿都:吕安,字仲悌,小名阿都,东平人,嵇康好友。以吾自代:指山涛拟推荐嵇康代其之职。嵇康在河东时,山涛正担任选曹郎职务。
6、傍通:善于应付变化。
7、多可而少怪:多有许可而少有责怪。
8、狭中:心地狭窄。
9、间:近来。迁:升官。指山涛从选曹郎迁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10、惕然:忧惧的样子。
11、“恐足下”二句:语本《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意思是说:“即使厨师(庖人)不做菜,祭师(祭祀时读祝辞的人)也不应该越职替代之。这里引用这个典故,说明山涛独自做官感到不好意思,所以要荐引嵇康出仕。
12、鸾刀:刀柄缀有鸾铃的屠刀。
13、漫:沾污。
14、并介之人:兼济天下而又耿介孤直的人。山涛为“竹林七贤”之一,曾标榜清高,后又出仕,这里是讥讽他的圆滑处世。
15、悔吝:悔恨。
16、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楚国苦县人,为周朝的柱下史、守藏史。相传著《老子》五千余言。庄周:战国时宋国蒙县人,曾为蒙漆园吏。相传著《庄子》十余万言。两人都是道家的创始人。
17、柳下惠:即展禽。名获,字季,春秋时鲁国人。为鲁国典狱官,曾被罢职三次,有人劝他到别国去,他自己却不以为意。居于柳下,死后谥“惠”,故称柳下惠。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时人,常为侍郎。二人职位都很低下,所以说“安乎卑位”。
18、短:轻视。
19、仲尼:孔子的字。兼爱:博爱无私。
20、执鞭:指执鞭赶车的人。《论语·述而》:“子曰:‘富而好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21、子文:姓鬭,名谷於菟(gòu wū tū),春秋时楚国人。
22、令尹:楚国官名,相当宰相。《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23、济物:救世济人。
24、达:显达。指得志时。
25、穷:指失意时。
26、君世:为君于世。“君”作动词用。
27、许由:尧时隐士。尧想把天下让给他,他不肯接受,就到箕山去隐居。
28、子房:张良的字。他曾帮助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王朝。
29、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孔子游宦楚国时,接舆唱着讽劝孔子归隐的歌从其车边走过。
30、揆(kuí):原则,道理。
31、百行:各种不同行为。
32、殊途而同致:所走道路不同而达到相同的目的。语出《易·系辞》:“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33、“故有”二句:语出《韩诗外传》卷五:“朝廷之人为禄,故入而不出;山林之士为名,故往而不返。”
34、延陵:名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居于延陵,人称延陵季子。子臧:一名欣时,曹国公子。曹宣公死后,曹人要立子臧为君,子臧拒不接受,离国而去。季札的父兄要立季札为嗣君,季札引子臧不为曹国君为例,拒不接受。风:风概。指高尚情操。
35、长卿:汉代司马相如的字。相如:指战国时赵国人蔺相如,以“完璧归赵”功拜上大夫。《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司马)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36、尚子平:东汉时人。《文选》李善注引《英雄记》说他:“有道术,为县功曹,休归,自入山担薪,卖以供食饮。”《后汉书·逸民传》作“向子平”,说他在儿女婚嫁后,即不再过问家事,恣意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台孝威:名佟,东汉时人。隐居武安山,凿穴而居,以采药为业。
37、孤:幼年丧父。露:羸弱。
38、兄:指嵇喜。见骄:指受到母兄的骄纵。
39、驽:原指劣马,这里是迟钝的意思。缓:松弛。
40、不能(nài):不愿。能,通“耐”。沐:洗头。
41、胞:原指胎衣,这里指膀胱。
42、侪(chái)类:指同辈朋友。
43、庄:《庄子》。老:《老子》。
44、任实:指放任本性。
45、禽:古代对鸟兽的通称。一说通“擒”。
46、见:被。
47、狂顾:疯狂地四面张望。顿缨:挣脱羁索。
48、金镳(biāo):金属制作的马笼头,这里指鹿笼头。
49、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是喂的意思。嘉肴:好菜。这里指精美的饲料。
50、阮嗣宗:阮籍,字嗣宗,与嵇康同为“竹林七贤”之一。不拘礼法,常用醉酒的办法,以“口不臧否人物”来避祸。
51、过差:犹过度。
52、礼法之士:指一些借虚伪礼法来维护自己利益的人。据《晋阳秋》记载,何曾曾在司马昭面前说阮籍“任性放荡,败礼伤教”,“宜投之四裔,以絜王道。”司马昭回答说:“此贤素羸弱,君当恕之。”绳:纠正过失,这里指纠弹、抨弹。
53、大将军:指司马昭。保持:保护。
54、资:指天赋的资材。
55、慢弛:傲慢懒散。阙:缺点。
56、暗于机宜:不懂得随机应变。
57、万石:汉代石奋。他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共一万石,所以汉景帝称他为“万石君”。一生以谨慎著称。
58、好尽:尽情直言,不知忌讳。累:过失,毛病。
59、疵(cī):缺点。衅(xìn):争端。
60、惟:思虑。熟:精详。
61、当关:守门的差役。不置:不已。
62、弋(yì):系有绳子的箭,用来射取禽鸟。这里即指射禽鸟。
63、痹(bì):麻木。
64、性:身体。
65、把(pá)搔:用于搔痒。把,通“爬”。无已:没有停止。
66、章服:冠服。指官服。
67、机:同“几”,小桌子。
68、犯教伤义:指触犯封建礼教失去礼仪。
69、瞿然:惊惧的样子。
70、降心:抑制自己的心意。
71、诡故:违背自己本性。不情:不符合真情。
72、无咎无誉:指既不遭到罪责也得不到称赞。
73、聒(guō):喧闹。
74、鞅(yāng)掌:职事忙碌。
75、非:非难。汤:成汤。推翻夏桀统治,建立商王朝。武:周武王姬发。推翻殷纣王统治,建立周王朝。周:周公姬旦。辅助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孔:孔子。
76、此事:指非难成汤、武王,鄙薄周公、孔子的事。会显:会当显著,为众人所知。
77、促中小心:指心胸狭隘。
78、饵(ěr):服食。术、黄精:两种中草药名,古人认为服食后可以轻身延年。
79、禹:舜以后的帝王,建立夏王朝。伯成子高:禹时隐士。《庄子·天地》:“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何故也?’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顾。”
80、假:借。盖:雨伞。子夏:孔子弟子卜商的字。《孔子家语·致思》:“孔子将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吝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81、诸葛孔明:三国时诸葛亮的字。元直:徐庶的字。两人原来都在刘备部下,后来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捉去,他就辞别刘备而投奔曹操,诸葛亮没有加以阻留。
82、华子鱼:三国时华歆的字。幼安:管宁的字。两人为同学好友,魏文帝时,华歆为太尉,想推举管宁接任自己的职务,管宁便举家渡海而归,华歆也不加强迫。
83、桷(jué):屋上承瓦的椽子。
84、四民:指士、农、工、商。
85、度内:意料之中。
86、章甫:古代一种须绾在发髻上的帽子。
87、强:勉强。越人:指今浙江、福建一带居民。文冕(miǎn):饰有花纹的帽子。《庄子·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88、鸳雏(chú):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庄子·秋水》中说:惠子做了梁国的相,害怕庄子来夺他的相位,便派人去搜寻庄子,于是庄子就往见惠子,并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鸳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鸳雏过之,仰而视之,曰:‘赫!’”
89、外:疏远,排斥。
90、滋味:美味。
91、增笃:加重。
92、无事:不要做。冤:委屈。
93、转于沟壑:流转在山沟河谷之间。指流离而死。
94、悢(liàng)悢:悲恨。
95、嬲(niǎo):纠缠。
96、潦倒粗疏:放任散漫的意思。
97、长才广度:指有高才大度的人。
98、淹:贯通。
99、不营:不营求。指不求仕进。
100、黄门:宦官。
101、趣(cù):急于。王途:仕途。
102、自非:若不是。重怨:大仇。
103、野人:居住在乡野的人。快炙(zhì)背:对太阳晒背感到快意。美芹子:以芹菜为美味。
104、至尊:指君主。以上两句原本出于《列子·杨朱》:“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里之富者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蛰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子此类也。’”
105、区区:形容感情恳切。
106、别:告别。这是绝交的婉辞。
这封信分为五段,层次、脉络分明。
第一段开门见山,说明绝交的原因,开篇劈头就是“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足下故不知之”。交友之道,贵在相知。这里如此斩钉截铁地申明与山涛并不相知,明白宣告交往的基础不复存在了。接下去点明写这封信的缘由:“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这里“越俎代庖”的典故用得很活。此典出于《庄子·逍遥游》,原是祭师多事,主动取厨师而代之。嵇康信手拈来,变了一个角度,道是厨师拉祭师下水,这就完全改变了这个故事的寓意。嵇康特别强调了一个“羞”字:庖人之引尸祝自助,是因为他内心有愧,因为他干的是残忍、肮脏的事情。他就一下子触到了山涛灵魂中敏感的地方。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具有“先声夺人”之妙。行文用典,历来有“死典”、“活典”之别。象嵇康这样,随手拈来,为我所用,便上成功的佳例。至此,与山巨源的基本分歧,明白点出,下面就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看法。
第二段,作者高屋建瓴,提出人们相处的原则。文中首先列举出老子、庄周等十一位历史人物,借评论他们的事迹阐发了“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原则。表面看来,嵇康这里对出仕、归隐两途是无所轩轾的,且以“并介之人”推许山涛,但联系上文一气读下,就不难体味出弦外之音。既然在那样的时局中,做官免不了沾染鲜血,那么出仕者的“本性”如何,自在不言之中了。于是,推许成了辛辣的讽刺。当然,这种讽刺是全然不动声色的,而对方却心中明白、脸上发烧。古人有“绵里针”、“泥中刺”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含蓄的讽刺手法,在阐述了“循性而动”的一般处世原则后,作者笔锋一转:“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指出人们根据气节本性选择的人生道路是不可强行改变的。这是承上启下的一笔。
第三段便描述起自己的本性和生活状况来。他写了自己极度懒散的一些生活习惯后,使用了一个比喻:“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真是形象之极!禽即擒字。作者自比野性未驯之鹿,他对山涛说:不错,出去做官司可以得到“金镳”、“嘉肴”——富贵荣华,但那代价我也是知道的,那要牺牲掉我最宝贵的东西——“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因此,我宁赴汤蹈火,不要这富贵的圈套。写到这里,不必再作抽象的议论,作者就已把自己的浩然正气,大义凛然的人生态度,以及不与恶势力妥协的立场,生动地描摹出来了。
然而,作者并不肯就此置笔。
第四段,他进而举出阮籍受迫害之事,指出自己与朝廷礼法的矛盾更为尖锐。嵇康把这些矛盾概括成九条,就是很有名的“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这九条排比而出,滚滚滔滔,一气贯注,丝毫不容对方有置喙的余地。嵇康自己那种“龙性谁能驯”的傲岸形象也就随之呈现到读者的面前。这“七不堪,二不可”,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似乎狂得过分一些,而在当时,一则疏狂成风,二则政治斗争使然,所谓“大知似狂”、“不狂不痴,不能成事”,所以并不足怪。在这一大段中,作者渲染出两种生活环境:一种是山涛企图把他拉进去的,那是“官事鞅掌”、“嚣尘臭处,千变百伎”、“鸣声聒耳”、“不得妄动”;一种是他自己向往的,是“抱琴行吟,弋钓草野”、“游山泽,观鱼鸟”。相形之下,孰浊孰清,不言而喻。至此,已把作者自己的生活旨趣及拒不合作的态度讲得淋漓尽致了。特别是“非汤武而薄周孔”一条,等于是和名教,以及以名教为统治工具的司马氏集团的决裂宣言。这一条后来便成了他杀身的重要原因。
下面一段转而谈对方,以交友之道责之。在列举了古今四位贤人“真相知”、“识其天性,因而济之”之后,作者使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他讲:这个道理只有通达的人才能理解,当然您是明白的了。初看起来,是以“达者”相许,然而下面随即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已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这简直就是指着鼻子在骂山涛了:我原以为你是够朋友的“达者”,谁知道你却象那强迫越人戴花帽子的蠢家伙,象那专吃臭尸烂肉的猫头鹰一样。这两句话骂得真够痛快,正是嵇康“刚肠疾恶”本色的表现。如果说开篇处的讽刺还是绵中之针的话,这里则是针锋相对了。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命笔之际,愤激愈增的心情。
最后,作者谈了日后的打算,表示要“离事自全,以保余年”。这一段锋芒稍敛。因为他是一时风云际会的领袖人物,是司马氏猜忌的对象,故不得不作韬晦的姿态。但态度仍坚定不移:“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可说是宁死不合作了。而对山涛鄙夷之情,犹有未尽,故终篇处又刺他一笔:野人有以晒背为快乐,以芹子为美昧的,想献给君王,虽然一片诚意,但也太不懂事理了,“愿足下勿似之”。又是不动声色,而揶揄之意尽出。
刘禹锡说:“八音与政通,文章与时高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正是魏晋之际政治、思想潮流的一面镜子。《绝交书》直观地看,是嵇康一份全面的自我表白,既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生活方式,又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然而,《绝交书》的认识意义并不止于此。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嵇康愤激的言词中体会到当时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另一方面,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在士人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和相当大的影响,因此,《绝交书》中描写的生活旨趣和精神状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部分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思想潮流。
作为一篇文学作品,《与山巨源绝交书》更为引起我们的注意的,是它那独特的文字风格。《文心雕龙·明诗篇》给嵇阮二人的评语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5] 钟嵘的《诗品》也以“清远”、“峻切”评价嵇康诗作。足见是一时之通论。细味作品,这一裁断实在贴切得很。而且,不唯嵇诗清峻,嵇文也以清峻而名家。何谓“清峻”?大体说来,就是立意超俗,行文精炼,词义透彻。本文陈说自己的旨趣、好恶,居高临下,旁若无人,嬉笑怒骂处,涉笔而成文。本来,这封书信是为辞谢荐引而作,但作者没有粘滞在这一具体事情上,而是从处世原则,交友之道大处着眼,引古喻今,挥洒自如。所谓“清远”者,正在于此。而从行文之法来看,道论处世原则,标出“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大义,次述自己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继而推论,自己必不堪为官,只宜退居。接下来转向对方,也是先标出“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的交友之道,继而责备对方对不起朋友的作法。表面上挥洒自在,筋骨中却贯注着极强的逻辑力量。再辅之以“七不堪,二不可”那样透彻、斩截的言词,自然可称为“峻切”了。刘师培评论嵇康的散文是“文如剥茧,无不尽之意”,也是着眼于这种丝丝入扣的内在逻辑性。嵇文的清峻风格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这一方面是汉末魏初讲求名法之治,文章普遍趋向简明透彻之故。另一方面,士人中高傲、放纵的思想潮流影响到文章,便出现了所谓“师心”、“使气”的创作态度,把主观情性作为驱策笔墨的主导力量,于是把作者自己的形象熔铸到了作品中,《文心雕龙》称嵇康为“隽侠”。我作今天读此《绝交书》,不是确确实实感到里面鼓荡着一股“龙性”不可驯的侠气吗?像那随手拈来的鸳雏斥鸱,美芹献曝的故事,七不堪二不可的排比,都生动体现出嵇康居高临下,笑骂任心的气概。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讲,有清峻之人格,方有清峻的文章风格。“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司马氏的屠刀之下,“竹林七贤”死的死,降的降,于是象《绝交书》这样令人悚然动容的清峻风格也就不多见了。
yǔ shān jù yuán jué jiāo shū
与山巨源绝交书
kāng bái: zú xià xī chēng wú yú yǐng chuān, wú cháng wèi zhī zhī yán.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rán jīng guài cǐ yì shàng wèi shú xī yú zú xià, hé cóng biàn dé zhī yě? qián nián cóng hé dōng hái, xiǎn zōng ā dōu shuō zú xià yì yǐ wú zì dài, shì suī bù xíng, zhī zú xià gù bù zhī zhī.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zú xià bàng tōng, duō kě ér shǎo guài wú zhí xìng xiá zhōng, duō suǒ bù kān, ǒu yǔ zú xià xiāng zhī ěr.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xián wén zú xià qiān, tì rán bù xǐ, kǒng zú xià xiū páo rén zhī dú gē, yǐn shī zhù yǐ zì zhù, shǒu jiàn luán dāo, màn zhī shān xīng, gù jù wèi zú xià chén qí kě fǒu.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wú xī dú shū, dé bìng jiè zhī rén, huò wèi wú zhī, jīn nǎi xìn qí zhēn yǒu ěr.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xìng yǒu suǒ bù kān, zhēn bù kě qiáng.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jīn kōng yǔ tóng zhī yǒu dá rén wú suǒ bù kān, wài bù shū sú, ér nèi bù shī zhèng, yǔ yī shì tóng qí bō liú, ér huǐ lìn bù shēng ěr.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lǎo zi zhuāng zhōu, wú zhī shī yě, qīn jū jiàn zhí liǔ xià huì dōng fāng shuò, dá rén yě, ān hū bēi wèi, wú qǐ gǎn duǎn zhī zāi! yòu zhòng ní jiān ài, bù xiū zhí biān zi wén wú yù qīng xiàng, ér sān dēng lìng yǐn, shì nǎi jūn zǐ sī jì wù zhī yì yě.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suǒ wèi dá néng jiān shàn ér bù yú, qióng zé zì dé ér wú mèn.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yǐ cǐ guān zhī, gù yáo shùn zhī jūn shì, xǔ yóu zhī yán qī, zǐ fáng zhī zuǒ hàn, jiē yú zhī xíng gē, qí kuí yī yě.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yǎng zhān shù jūn, kě wèi néng suì qí zhì zhě yě.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gù jūn zǐ bǎi xíng, shū tú ér tóng zhì, xún xìng ér dòng, gè fù suǒ ān.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gù yǒu chǔ cháo tíng ér bù chū, rù shān lín ér bù fǎn zhī lùn.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qiě yán líng gāo zi zāng zhī fēng, zhǎng qīng mù xiàng rú zhī jié, zhì qì suǒ tuō, bù kě duó yě.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wú měi dú shàng zǐ píng tái xiào wēi chuán, kǎi rán mù zhī, xiǎng qí wéi rén.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shǎo jiā gū lù, mǔ xiōng jiàn jiāo, bù shè jīng xué.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xìng fù shū lǎn, jīn nú ròu huǎn, tóu miàn cháng yī yuè shí wǔ rì bù xǐ, bù dà mèn yǎng, bù néng mù yě.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měi cháng xiǎo biàn ér rěn bù qǐ, lìng bāo zhōng lüè zhuǎn nǎi qǐ ěr.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yòu zòng yì lái jiǔ, qíng yì ào sàn, jiǎn yǔ lǐ xiāng bèi, lǎn yǔ màn xiāng chéng, ér wèi chái lèi jiàn kuān, bù gōng qí guò.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
yòu dú zhuāng lǎo, zhòng zēng qí fàng, gù shǐ róng jìn zhī xīn rì tuí, rèn shí zhī qíng zhuǎn dǔ.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cǐ yóu qín lù, shǎo jiàn xún yù, zé fú cóng jiào zhì zhǎng ér jiàn jī, zé kuáng gù dùn yīng, fù dǎo tāng huǒ suī shì yǐ jīn biāo, xiǎng yǐ jiā yáo, yù sī cháng lín ér zhì zài fēng cǎo yě.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ruǎn sì zōng kǒu bù lùn rén guò, wú měi shī zhī ér wèi néng jí zhì xìng guò rén, yǔ wù wú shāng, wéi yǐn jiǔ guò chà ěr.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zhì wéi lǐ fǎ zhī shì suǒ shéng, jí zhī rú chóu, xìng lài dà jiàng jūn bǎo chí zhī ěr.
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wú bù rú sì zōng zhī zī, ér yǒu màn chí zhī quē yòu bù shí rén qíng, àn yú jī yí wú wàn dàn zhī shèn, ér yǒu hǎo jǐn zhī lèi.
吾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
jiǔ yǔ shì jiē, cī xìn rì xìng, suī yù wú huàn, qí kě dé hū? yòu rén lún yǒu lǐ, cháo tíng yǒu fǎ, zì wéi zhì shú, yǒu bì bù kān zhě qī, shén bù kě zhě èr: wò xǐ wǎn qǐ, ér dāng guān hū zhī bù zhì, yī bù kān yě.
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
bào qín xíng yín, yì diào cǎo yě, ér lì zú shǒu zhī, bù dé wàng dòng, èr bù kān yě.
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
wēi zuò yī shí, bì bù dé yáo, xìng fù duō shī, bǎ sāo wú yǐ, ér dāng guǒ yǐ zhāng fú, yī bài shàng guān, sān bù kān yě.
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sù bù biàn shū, yòu bù xǐ zuò shū, ér rén jiān duō shì, duī àn yíng jī, bù xiāng chóu dá, zé fàn jiào shāng yì, yù zì miǎn qiǎng, zé bù néng jiǔ, sì bù kān yě.
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bù xǐ diào sāng, ér rén dào yǐ cǐ wéi zhòng, yǐ wèi wèi jiàn shù zhě suǒ yuàn, zhì yù jiàn zhòng shāng zhě suī qú rán zì zé, rán xìng bù kě huà, yù jiàng xīn shùn sú, zé guǐ gù bù qíng, yì zhōng bù néng huò wú jiù wú yù rú cǐ, wǔ bù kān yě.
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
bù xǐ sú rén, ér dāng yǔ zhī gòng shì, huò bīn kè yíng zuò, míng shēng guā ěr, xiāo chén chòu chù, qiān biàn bǎi jì, zài rén mù qián, liù bù kān yě.
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
xīn bù nài fán, ér guān shì yāng zhǎng, jī wù chán qí xīn, shì gù fán qí lǜ, qī bù kān yě.
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
yòu měi fēi tāng wǔ ér báo zhōu kǒng, zài rén jiān bù zhǐ, cǐ shì huì xiǎn, shì jiào suǒ bù róng, cǐ shén bù kě yī yě.
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
gāng cháng jí è, qīng sì zhí yán, yù shì biàn fā, cǐ shén bù kě èr yě.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yǐ cù zhōng xiǎo xīn zhī xìng, tǒng cǐ jiǔ huàn, bù yǒu wài nán, dāng yǒu nèi bìng, nìng kě jiǔ chù rén jiān xié? yòu wén dào shì yí yán, ěr shù huáng jīng, lìng rén jiǔ shòu, yì shén xìn zhī yóu shān zé, guān yú niǎo, xīn shén lè zhī yī xíng zuò lì, cǐ shì biàn fèi, ān néng shě qí suǒ lè ér cóng qí suǒ jù zāi! fū rén zhī xiāng zhī, guì shí qí tiān xìng, yīn ér jì zhī.
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yǔ bù bī bó chéng zi gāo, quán qí jié yě zhòng ní bù jiǎ gài yú zi xià, hù qí duǎn yě jìn zhū gě kǒng míng bù bī yuán zhí yǐ rù shǔ, huá zǐ yú bù qiáng yòu ān yǐ qīng xiàng, cǐ kě wèi néng xiāng zhōng shǐ, zhēn xiàng zhī zhě yě.
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zú xià jiàn zhí mù bù kě yǐ wéi lún, qū mù bù kě yǐ wéi jué, gài bù yù wǎng qí tiān cái, lìng dé qí suǒ yě.
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
gù sì mín yǒu yè, gè yǐ dé zhì wéi lè, wéi dá zhě wèi néng tōng zhī, cǐ zú xià dù nèi ěr.
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
bù kě zì jiàn hǎo zhāng fǔ, qiáng yuè rén yǐ wén miǎn yě jǐ shì chòu fǔ, yǎng yuān chú yǐ sǐ shǔ yě.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wú qǐng xué yǎng shēng zhī shù, fāng wài róng huá, qù zī wèi, yóu xīn yú jì mò, yǐ wú wéi wèi guì.
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
zòng wú jiǔ huàn, shàng bù gù zú xià suǒ hǎo zhě.
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
yòu yǒu xīn mèn jí, qǐng zhuǎn zēng dǔ, sī yì zì shì, bù néng kān qí suǒ bù lè.
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
zì bo yǐ shěn, ruò dào jìn tú qióng zé yǐ ěr.
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
zú xià wú shì yuān zhī, lìng zhuǎn yú gōu hè yě.
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wú xīn shī mǔ xiōng zhī huān, yì cháng qī qiè.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
nǚ nián shí sān, nán nián bā suì, wèi jí chéng rén, kuàng fù duō bìng.
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
gù cǐ liàng liàng, rú hé kě yán! jīn dàn yuàn shǒu lòu xiàng, jiào yǎng zǐ sūn, shí yǔ qīn jiù xù lí kuò, chén shuō píng shēng, zhuó jiǔ yī bēi, tán qín yī qǔ, zhì yuàn bì yǐ.
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zú xià ruò niǎo zhī bù zhì, bù guò yù wèi guān dé rén, yǐ yì shí yòng ěr.
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
zú xià jiù zhī wú liáo dǎo cū shū, bù qiè shì qíng, zì wéi yì jiē bù rú jīn rì zhī xián néng yě.
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
ruò yǐ sú rén jiē xǐ róng huá, dú néng lí zhī, yǐ cǐ wéi kuài cǐ zuì jìn zhī, kě dé yán ěr.
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
rán shǐ cháng cái guǎng dù, wú suǒ bù yān, ér néng bù yíng, nǎi kě guì ěr.
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
ruò wú duō bìng kùn, yù lí shì zì quán, yǐ bǎo yú nián, cǐ zhēn suǒ fá ěr, qǐ kě jiàn huáng mén ér chēng zhēn zāi! ruò qù yù gòng dēng wáng tú, qī yú xiāng zhì, shí wéi huān yì, yī dàn pò zhī, bì fā kuáng jí.
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
zì fēi zhòng yuàn, bù zhì yú cǐ yě.
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yě rén yǒu kuài zhì bèi ér měi qín zi zhě, yù xiàn zhī zhì zūn, suī yǒu qū qū zhī yì, yì yǐ shū yǐ.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yuàn zú xià wù shì zhī.
愿足下勿似之。
qí yì rú cǐ, jì yǐ jiě zú xià, bìng yǐ wéi bié.
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jī kāng bái.
嵇康白。
拼音:duī àn yíng jī
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平韵) 上平五微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嵇(jī)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幼年即十分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后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育有一儿一女。
嵇康擅长音乐,作有琴曲《风入松》;又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又通绘画、书法。唐张怀在《书法会要》中目之为草书第二。
嵇康崇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司马昱谓叔夜“俊伤其道”。
吕安之妻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义愤,遂出面为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劝说司马昭,将吕安、嵇康都处死。
嵇康临刑前,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上书,求司马昭赦免嵇康,并让其到太学讲学,但并未获准。在刑场上,嵇康顾视日影,从容弹奏《广陵散》,曲罢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赴死,时年三十九。
其子嵇绍,后为晋朝之侍中,八王之乱中为保护晋惠帝而殉难。
妻子儿女
文章叙录曰:〔一〕「康以魏长乐亭主婿迁郎中,拜中散大夫。」〔二〕嘉锡案:魏志二十「沛穆王林薨,子纬嗣」,注云:「案嵇氏谱:嵇康妻,林子之女也。」据此知长乐亭主乃曹操之曾孙女。文选恨赋注引王隐晋书曰:「嵇康妻,魏武帝孙穆王林女也。」与谱异,当以谱为正。
嵇康与长乐亭主生有一儿一女,长女嵇氏(248一?)、子嵇绍(253一304)。
偶得《广陵散》
嵇康承道家虚静淡泊的美学思想,以超脱的襟怀,深邃的哲思,在自然山水中观照自己的理想人格,赋予自然丰富的主观情感,开创了山水审美寄情、畅神的艺术心灵境界。嵇康喜好山水,隐居山林,他的一生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嵇康学《广陵散》有这么一则故事:嵇康曾到洛西去游览,晚上宿于华阳亭。清风皓月,嵇康兴致一来,就在院子里弹琴。忽然,外头走进一位古装打扮的客人,来跟嵇康谈论音乐。二人侃侃而谈,这位不速之客谈起音乐来条理清楚,见解深刻,使嵇康既惊讶又佩服。客人谈得高兴了,就要过琴来弹奏,只听这曲子刚劲有力、感人肺腑,越听越令人慷慨激昂。客人弹完曲子,告诉嵇康,此曲名叫《广陵散》,表现的是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后自刎而死的悲壮故事。嵇康听后很感动,再加上他觉得此人所弹出的声调无人能及,于是就向客人求教。客人并不拒绝,一遍一遍的教。待他确信嵇康已学会之时,就要求嵇康发誓不传给别人。嵇康指天发誓后,客人连姓名也未留就走了。嵇康学会《广陵散》后,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
♢补充:陕西潼关隋朝皇家大墓中出土文物中有葛洪遗书,对《广陵散》的出处有说法。
“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
有嵇康者,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是年尝游天台,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至女巫之墓,墓与屋相连,人与鬼同居,乃叹曰:“阴阳两界,实一墙之隔耳”。遂夜宿仙台,见月光泻泻,清风徐徐,碧波荡荡,仙岛渺渺,天台巍巍,星汉迢迢。赞曰:大美不言,真人间仙境也!忽闻谷中琴声幽幽,玄乐绵绵。寻声觅去,至一茅舍。屏息静听,恐乱仙音也。曲终,一清丽女子开门曰:“先生光临寒舍,不胜荣幸。请入内稍坐”。康喜遇知音,欣然入室。备茶对坐,方知是谷中女巫。虽人鬼殊途,竟一见如故,彻夜长谈。或论天地自然生死轮回之法,或证诗词音律琴棋书画之妙。谈至兴浓,康曰“敢问神女所弹何曲?”神巫曰:“情之所至,信手而弹耳,无名之曲”。康请教再三,始授之,今《孤馆遇神》是也。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康毕生独爱此二曲,必择雅静高岗之地,风清月朗之时,深衣鹤氅,盥手焚香,方才弹之。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绝交山涛
对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友情之外的造访,他可以低头不语,挥之即去,但对于朋友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心理隔阂,也会使他焦灼和痛苦,因此,友情有多深,干扰也有多深。他与好友山涛后来就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山涛当时担任着一个很大的官职:尚书吏部郎。在他就要另外高就的时候,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他真心诚意地推荐了嵇康。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篇真正体现文人独立性格的讽喻佳作,嵇康“师心以遣论”,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文风犀利。在一千八百多字的篇幅中,与其说嵇康在羞辱山涛,不如说是在羞辱司马氏集团残暴虚伪的统治。
有人说嵇康这么做是因为想要保全山涛,因为当时的晋朝统治者,已经对嵇康的不合作态度十分不满意,而山涛又是嵇康的朋友,所以嵇康这么做就会让他们认为山涛和嵇康没有关系了,这样山涛也可以不必担心什么了。这是嵇康甘愿为朋友牺牲的一个例子。
仗义执言
本来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证朋友的含义。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临死托孤
在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一说“巨源在,汝不孤矣。”)这才叫真正的朋友,这才叫真正的知己。在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儿子养大成才。山涛和王戎,在嵇康被杀害之后,对嵇绍一直都特别的照顾。他们尽到了朋友应尽的道义与责任,使得这个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亲,却还拥有他们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不再那么无依无靠,这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十八年后,嵇康的儿子嵇绍也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发诏征之”,后来还成为晋朝的忠臣。朋友之间感人至深的信义与友情,也成为了千古传扬的佳话。
广陵绝响
嵇康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我们所熟知是他以弹奏《广陵散》而闻名于世。而这首“声调绝伦”,已成绝响的曲目,据说是除嵇康之外,无人会弹。嵇康因吕安的案子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妻子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时年三十九。
相貌风度
嵇康风度非凡,为一世之标,《晋书》上说: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世说新语.容止》中写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好友山涛称其“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就似玉山将崩”。 哥哥嵇喜在《嵇康别传》里,夸耀他是“正尔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然而,嵇康却有“土木形骸,不自藻饰”的个性倾向,据同时代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记载,当时上层男士,崇尚阴柔之美,非常重视个人修饰,出门前不但要敷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于此方能“从容出入,飘飘若仙”。与那些脂粉扑面, 轻移莲步的矫柔做作者相比,嵇康的“不自藻饰”是非常独立特行的。
狂放任性
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
嵇康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钟会陷害吕安时,给其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鄙视权贵
钟会身出名门,是曹魏大臣,书法家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世说新语中说: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对此记恨在心。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隐于竹林
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晋书·嵇康传》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的精神特质的体现。
服食养生
嵇康身处乱世,但崇尚老庄,讲求服食养生之道,有自己的养生诀窍。他认为,人之所以能长寿,在于注意平时在细微之处保养自己。这就好比“为稼于汤之世(当时天下大旱),偏一溉之功者,必一溉而后枯,而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养生之道与此相仿,关键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修养,不使自身为七情所伤、六淫所中,如此才能身体强健,得以长寿。但世人恰与此相反,“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这可真是“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所以,世间多闻早夭之人,难见皓首之翁。
嵇康认为人是可以长寿的。他说“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但世皆莫精(其术)故莫能得之。”嵇康认为,正确的养生应该是:“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出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音乐书法
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 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
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列为草书妙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品为草书第二。又善丹青,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俱已失佚。
文学创作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其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律诗为多,占一半以上。 嵇康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 卷中。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养生之道
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当时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例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二、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
嵇康自己也身体力行,其友人言:“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云:“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263年),又《晋书·嵇康传》记康被诛时年四十,故《资治通鉴》将时间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学史界订嵇康生卒年为223——262年,当是依此而定。关于嵇康被诛的时间,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还见到不同的记载,如干宝、孙盛、习凿齿等人皆云康于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诛,裴氏认为他们的记载有误,故专门作了考辨。又,《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徐震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云:“按《晋书·阮籍传》,籍以魏陈留王奂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则其生当在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山涛传》言卒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则当生于建安十年,长阮籍四岁。《嵇康传》但云死时年四十,不言死于何年,《通鉴》系其事于景元三年,则其生当在魏文帝黄初四年,盖小山涛十八岁,小阮籍十四岁,故云“少亚之”。按《通鉴》记嵇康事迹,主要依据《晋书》,但也利用了《三国志》,故抄录了其中“谯郡嵇康”至“尚奇任侠”一段,而《三国志》云康景元中坐事诛,故《通鉴》将其事系于景元三年,审矣。但《晋书》记嵇康事迹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国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庄万寿先生则认为嵇康的卒年应为景元四年。即景元三年冬钟会虽任镇西将军,但仍有可能兼领司隶校尉,而伐蜀真正开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事件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据《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线索,山涛于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绝交书》言“前年自河东还,闻……”,则绝交书当作于景元三年。《绝交书》言嵇绍“年八岁”,《晋书》载嵇绍“十岁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论,自作《绝交书》至嵇康被害间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时间差,若持景元三年则嵇绍的年龄误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