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女朝来冷透肌”出自宋代张舜民的《梨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nǚ zhāo lái lěng tòu j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青女朝来冷透肌”全诗:青女朝来冷透肌,残春小雨更霏微。
流莺怪底事来往,为掷金梭织玉衣。
诗词:《梨花》
朝代:宋代
作者:张舜民
青女朝来冷透肌,
残春小雨更霏微。
流莺怪底事来往,
为掷金梭织玉衣。
中文译文:
清晨来临,青衣女子感受到寒冷贯透肌肤,
残余的春天,细雨更加微弱。
流莺诧异地倾听着底下的动静,
她为了投掷金梭,织就一件美丽的玉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梨花》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凸显了春天即将过去的迹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凄美的画面。
首句“青女朝来冷透肌”,以“青女”来指代早晨的女子,表达了她感受到清晨的寒冷之意。这里的“冷透肌”意味着清晨的寒意已经渗透到她的肌肤深处,强调了春天即将过去的冷意。
第二句“残春小雨更霏微”,通过“残春”和“小雨”这两个形象,诗人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细雨微弱,似乎在娇弱地诉说着春天的消逝,给人一种渐行渐远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流莺怪底事来往,为掷金梭织玉衣”,以流莺为代表的小动物成为了诗中的意象。它们对着底下的动静感到诧异,似乎在纷纷议论。而这位青女则在为了投掷金梭,织就一件美丽的玉衣。这里的金梭和玉衣象征着女子的纺织工作,也可以视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创造力的表达。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春天消逝的感伤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女子的形象,唤起读者对流逝的时光和美好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清新中带有一丝凄美,给人以思索和感慨的空间。
lí huā
梨花
qīng nǚ zhāo lái lěng tòu jī, cán chūn xiǎo yǔ gèng fēi wēi.
青女朝来冷透肌,残春小雨更霏微。
liú yīng guài dǐ shì lái wǎng, wèi zhì jīn suō zhī yù yī.
流莺怪底事来往,为掷金梭织玉衣。
拼音:qīng nǚ zhāo lái lěng tòu jī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张舜民随高遵裕西征灵夏,无功而还,他作诗嘲讽有"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及"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乡台"(《西征途中二绝》)等句,因遭转运判官李察劾奏,贬为监郴州酒税。其后位渐通显,而议论雄迈,气不少衰。晁公武称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于诗"。晚年作乐府百余篇。自序中说:"年□耳顺,方敢言诗,百世之后,必有知音者。"其代表作《打麦》吸取民间乐府手法,描述四月麦熟田家辛勤收割的劳动场面,并揭露官赋剥削造成的不平等现象,具有较深的现实意义。
张舜民的词作与苏轼风格相近,所以有的作品被人误为苏词。宋人周紫芝《书张舜民集后》说:"世所歌东坡南迁词,'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二语,乃舜民过岳阳楼作"。张舜民生平爱画,且题评精确。虽南迁羁旅中,所经各地也必搜访题识,东南各处士大夫家所藏名作,全被载录。亦能自作山水。其文集今存《画墁集》8卷,补遗1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及《丛书集成》本。词存四首。以《卖花声》为最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