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薄方思渐补锄”出自宋代赵蕃的《张伯永和诗以仆送筍减于常年复用韵以调一笑》,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ú báo fāng sī jiàn bǔ chú,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竹薄方思渐补锄”全诗:竹薄方思渐补锄,筍时可得尽驱除。
此生已负管城债,计且不悛真个疏。
这首诗词是宋代赵蕃所写,题为《张伯永和诗以仆送筍减于常年复用韵以调一笑》。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薄方思渐补锄,
筍时可得尽驱除。
此生已负管城债,
计且不悛真个疏。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仆人送竹笋的情景。诗人以竹笋的生长过程比喻了人生的经历和修行。他感叹自己的生活已经背负了许多责任和债务,但他却没有计划好好反省和改变自己的过错。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场景,通过竹笋的生长过程来表达人生的哲理。竹子代表了坚韧和成长,它的竹笋在春季快速成长,象征着生活中的机遇和变化。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仆人,他的角色使得这首诗词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
诗人通过竹笋的驱除过程,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当积极地迎接变化和挑战,不断完善自己。诗中的"管城债"象征着生活的重负和责任,而诗人却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过错,没有反省和改变。这种自省与反思的不足,使得诗人感到自己与竹笋的成长相比显得疏漏和不足。
整首诗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身修行的反思。它提醒人们应当珍惜机遇,不断完善自己,以实现更好的人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的无奈和懊悔之情。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表述和深入的诗意,传达了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zhāng bó yǒng hè shī yǐ pū sòng sǔn jiǎn yú cháng nián fù yòng yùn yǐ diào yī xiào
张伯永和诗以仆送筍减于常年复用韵以调一笑
zhú báo fāng sī jiàn bǔ chú, sǔn shí kě dé jǐn qū chú.
竹薄方思渐补锄,筍时可得尽驱除。
cǐ shēng yǐ fù guǎn chéng zhài, jì qiě bù quān zhēn gè shū.
此生已负管城债,计且不悛真个疏。
拼音:zhú báo fāng sī jiàn bǔ chú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