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绩不如桑”出自唐代王贞白的《述松》,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ōng jī bù rú sā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功绩不如桑”全诗:远谷呈材干,何由入栋梁。
岁寒虚胜竹,功绩不如桑。
秋露落松子,春深裛嫩黄。
虽蒙匠者顾,樵采日难防。
译文:描绘远山谷中的松树,它的材干优秀,却无法用来建造大宅;寒冷的冬天竹子依然高耸,而它的功用却不如人们所享受的桑树多;秋天的露水洒在松子上,春天来临时松芽嫩黄;虽然受到了匠人的注视,但是它还是难以避免被砍伐。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松树的优秀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植物的比较。虽然松树有着优秀的材质和坚韧的品质,但是它并不被用来建造豪宅,而更多地被用作燃料或者其他非雄伟用途。松树与竹子相比,虽然竹子在寒冷的冬天中仍然挺拔,但是它的功用远远不如桑树,对人类来说帮助和价值更大。诗中还描绘了松树的生长过程,秋露洒在松子上使其变得嫩黄,随着春天的到来,松芽开始萌发。最后作者提到,即使松树受到了匠人的赞赏,但是它还是无法逃脱被砍伐的命运。
赏析:这首诗以松树为主题,通过比较和描绘,展现了松树的特性和命运。松树作为一种坚韧、不畏寒冷的植物,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诗中,作者纵览松树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与其他植物的关系,传达出一种对于松树的赞赏和思考。然而,最后一句话似乎带有一丝无奈和遗憾,揭示了松树的命运注定了它无法逃避被伐木的命运。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于松树的珍视与思考,以及对于生命的无奈和遗憾。
shù sōng
述松
yuǎn gǔ chéng cái gàn, hé yóu rù dòng liáng.
远谷呈材干,何由入栋梁。
suì hán xū shèng zhú, gōng jī bù rú sāng.
岁寒虚胜竹,功绩不如桑。
qiū lù luò sōng zǐ, chūn shēn yì nèn huáng.
秋露落松子,春深裛嫩黄。
suī méng jiàng zhě gù, qiáo cǎi rì nán fáng.
虽蒙匠者顾,樵采日难防。
拼音:gōng jī bù rú sāng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帝泽岂如和尚泽——王贞白逃不脱和尚掌“中”字
有些人原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但因被一些不明不白的东西纠缠着,竟使之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这无疑就很让人感叹了。
江西上饶人王贞白,①字有道,他生性机敏,对生活的要求颇为恬淡,只是他在科场上却显得甚为坎坷。尽管他在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便考取了进士,但当时有人以为这次考试不无“猫腻”,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昭宗就命令有关官员对那些业已考取的新科进士进行复试。如此一折腾,王贞白虽然没被误予删除掉进士名额,但等到他被授予官职时,已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因此,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句云: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
事实上,王贞白本人也是挺喜欢写诗作文的。他刚刚知道著名诗僧贯休时,便把他自己所写的《御沟》诗寄给贯休,并在信里十分客气地请求对方给予指点。当时和尚贯休便读到了该诗里的句子——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贯休虽然觉得这句子颇为警策,但仍觉得它还有再予推敲的必要。但他们两人由于不认识,和尚觉得一时间也不便多说什么话;心说那就等将来有机会时再当面陈说吧。
后来有朋友组织了一次聚会,王贞白和贯休两人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样,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还有一个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而这王贞白一听,也像贯休当年不愿修改“十四”为“四十”一样,②随即“呼”的一声便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看着王气咻咻地离去,这和尚却微笑着说道:“王先生思维非常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并掉转头来跟我谈诗的。”说罢,和尚遂取笔在手掌心里写了一个字,并痴痴地坐等着他了。果然不出所料,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又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大和尚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掌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所写的字正是一个“中”字!王贞白不觉大为惊服道:“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
此后,两人便成了极为要好的诗友。由此看来,原本热望“帝泽”能给自己更多滋润的王贞白,想不到眼前这和尚给自己所受启发的恩泽,也是绝对不会少到哪里去的啊!
后来由于适值世乱,对《易经》深有研究的诗人王贞白便不再去做官了,而是回到了老家关起门来专心致志地进行写作。
按:①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他书有沿袭《唐才子传》卷十作“永丰人”者,似皆误。② 具见本书《棱棱傲骨识诗僧》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