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妇高楼刺壁窥”出自唐代顾况的《李湖州孺人弹筝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ī fù gāo lóu cì bì ku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思妇高楼刺壁窥”全诗:武帝升天留法曲,凄情掩抑弦柱促。
上阳宫人怨青苔,此夜想夫怜碧玉。
思妇高楼刺壁窥,愁猿叫月鹦呼儿。
寸心十指有长短,妙入神处无人知。
独把梁州凡几拍,风沙对面胡秦隔。
听中忘却前溪碧,醉后犹疑边草白。
《李湖州孺人弹筝歌》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武帝升天留法曲,
凄情掩抑弦柱促。
上阳宫人怨青苔,
此夜想夫怜碧玉。
思妇高楼刺壁窥,
愁猿叫月鹦呼儿。
寸心十指有长短,
妙入神处无人知。
独把梁州凡几拍,
风沙对面胡秦隔。
听中忘却前溪碧,
醉后犹疑边草白。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湖州孺人弹筝的情景。她弹奏着一首古老的乐曲,寄托着对已故丈夫的思念之情。她的心情愁苦,泪水难禁,她站在高楼上,窥视着刻着丈夫姓名的墙壁,倾听着愁猿的哀鸣和鹦鹉的呼喊。她的琴音灵巧而神秘,只有她自己知道其中的含义。她独自弹奏着这首乐曲,却感受到风沙和胡秦的隔阂。她在听琴的过程中忘却了过去碧绿的溪水,醉酒后她依然怀疑边境的草地是否已经变白。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州孺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诗人通过描写她弹奏筝曲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她内心的凄凉和孤独。她站在高楼上窥视着丈夫的名字,这种行为既表现了她对丈夫的眷恋,也凸显了她的无助和寂寞。诗中的愁猿和鹦鹉呼儿的声音,进一步烘托了她的心情。诗人还通过描写她的琴技,表达了她对琴音的精湛掌握和内心的深邃。最后,诗人以风沙和胡秦的对立来象征她与丈夫分离的困境,以及她在听琴中忘却过去的心境。整首诗词以细腻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湖州孺人内心世界的悲凉与坚韧。
lǐ hú zhōu rú rén dàn zhēng gē
李湖州孺人弹筝歌
wǔ dì shēng tiān liú fǎ qǔ, qī qíng yǎn yì xián zhù cù.
武帝升天留法曲,凄情掩抑弦柱促。
shàng yáng gōng rén yuàn qīng tái,
上阳宫人怨青苔,
cǐ yè xiǎng fū lián bì yù.
此夜想夫怜碧玉。
sī fù gāo lóu cì bì kuī, chóu yuán jiào yuè yīng hū ér.
思妇高楼刺壁窥,愁猿叫月鹦呼儿。
cùn xīn shí zhǐ yǒu cháng duǎn, miào rù shén chù wú rén zhī.
寸心十指有长短,妙入神处无人知。
dú bǎ liáng zhōu fán jǐ pāi,
独把梁州凡几拍,
fēng shā duì miàn hú qín gé.
风沙对面胡秦隔。
tīng zhōng wàng què qián xī bì, zuì hòu yóu yí biān cǎo bái.
听中忘却前溪碧,醉后犹疑边草白。
拼音:sī fù gāo lóu cì bì kuī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唐朝大诗人顾况的诗句“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君畴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被后人归纳一句著名的成语“红叶传情”,然而这却是诗人亲身经历的一段佳话轶事。相传在唐天宝年间的一个秋天,身在洛阳的年轻诗人顾况拾得从皇家宫女所居上阳宫水道流向下水池(今洛阳市西下池村)的一片红叶,叶面上有宫女题写的哀怨诗句“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天宝宫人《题洛苑梧叶上》)。萌动爱意的诗人也赋诗一首写于红叶之上,并将这片红叶从上水池传进宫内,竟然真的和那位哀怨的宫女取得联系。此后顾况和这位宫女二人经常凭借红叶传送爱恋的心声。不久发生唐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官兵为抵挡叛军安禄山进行为期60天的“洛阳保卫战”最终失败,顾况趁战乱找到那位与他传诗的宫女逃出上阳宫,二人结为连理白头到老。从此红叶被视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传咏至今。这段甜美的爱情故事也被称作“下池轶事”在洛阳古城流传。
顾况在《悲歌》序中说,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 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诗经》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诗经》“小序”,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例。他的乐府诗不避俚俗,不乏尖刻,直接反映现实。《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是他的代表作,其中以《囝》最著名。唐代闽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阉奴,诗中揭发闽吏这一残害人民的罪行,写得极其沉痛。
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贵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颇有现实意义。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丰富生动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对音乐的描绘相当出色。这些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漤觞。皇甫湜《顾况诗集序》称其“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唐末诗僧贯休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极为推崇。
顾况的七绝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竹枝词》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顾况有《文论》一篇,立论与中唐时期的一些古文家相似,可以看出当时文学思想的趋势。他为当时诗人所撰的诗序,分别记述了陶翰、刘太真、朱放、储光羲的事迹及诗文编集的情况,为后世提供了文学研究的资料。他的《戴氏广异记序》,论述了唐人志怪传奇作品如唐临《冥报记》,王度《古镜记》等,说明他对当时传奇这一新体也很重视。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曾记述顾况善画。《新唐书‧艺文志》子部杂艺术类著录有顾况《画评》1卷,今佚。
有《顾逋翁诗集》4卷,辑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华阳集》3卷,辑入《四库全书》。《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全唐文》编录其文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
顾况于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贞元二年(786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他为李泌所荐引,得以入朝担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他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扬州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大历六年(771年),任永嘉监盐官,曾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300余家。
顾况的生卒年,传世的《瘗鹤铭》定为开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据宋代董逌﹑黄伯思和清人顾炎武考证,《瘗鹤铭》非顾况所作。今从顾况《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考订,顾况于757年登第后约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后尚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