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将军争上平戎捷”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将军争上平戎捷”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寿城围解制参向君玉贶以凯歌和韵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ng jūn zhēng shàng píng róng jié,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将军争上平戎捷”全诗

《寿城围解制参向君玉贶以凯歌和韵二首》

将军争上平戎捷

中流岌岌此舟同,对越皇天只寸衷。
今夜千艘趋险进,明朝万马举群空。
将军争上平戎捷,老子惭无守塞功。
局面莫贪边用利,共思稳著待西风。


赏析


《寿城围解制参向君玉贶以凯歌和韵二首》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两首诗以寿城围解制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对胜利的喜悦和对国家安宁的期望。

第一首诗:

中流岌岌此舟同,
对越皇天只寸衷。
今夜千艘趋险进,
明朝万马举群空。

这首诗以中流的船只为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同伴们同舟共济、共同冲刺的决心。诗中提到了"对越皇天只寸衷",意味着他们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今夜千艘趋险进,明朝万马举群空"这两句表达了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冒险前进,以期在明天取得胜利。"千艘"和"万马"形容了他们众多的队伍,"趋险进"和"举群空"则展示了他们的勇气和壮丽的场面。

第二首诗:

将军争上平戎捷,
老子惭无守塞功。
局面莫贪边用利,
共思稳著待西风。

第二首诗以将军争先的平戎捷为主题,表达了对将军们英勇战斗的赞颂。诗中提到了将军们努力争取战果,以期战胜敌人。

"老子惭无守塞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将军们的敬佩和自己无法在边塞上有所建树的遗憾心情。

"局面莫贪边用利,共思稳著待西风"这两句诗意呼吁不要贪图边疆的利益,而是共同思考稳定的局面,等待胜利的到来。

这两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胜利的热望和对国家安宁的思考。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和英勇的将士形象,诗人向读者展示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以及对和平与安定的追求。

“将军争上平戎捷”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òu chéng wéi jiě zhì cān xiàng jūn yù kuàng yǐ kǎi gē hé yùn èr shǒu
寿城围解制参向君玉贶以凯歌和韵二首

zhōng liú jí jí cǐ zhōu tóng, duì yuè huáng tiān zhǐ cùn zhōng.
中流岌岌此舟同,对越皇天只寸衷。
jīn yè qiān sōu qū xiǎn jìn, míng cháo wàn mǎ jǔ qún kōng.
今夜千艘趋险进,明朝万马举群空。
jiāng jūn zhēng shàng píng róng jié, lǎo zi cán wú shǒu sāi gōng.
将军争上平戎捷,老子惭无守塞功。
jú miàn mò tān biān yòng lì, gòng sī wěn zhe dài xī fēng.
局面莫贪边用利,共思稳著待西风。

“将军争上平戎捷”平仄韵脚


拼音:jiāng jūn zhēng shàng píng róng jié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六叶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