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后江城风景凉”出自唐代戎昱的《江城秋霁》,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 hòu jiāng chéng fēng jǐng liá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霁后江城风景凉”全诗:霁后江城风景凉,岂堪登眺只堪伤。
远天螮蝀收残雨,映水鸬鹚近夕阳。
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
不知何处销兹恨,转觉愁随夜夜长。
《江城秋霁》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秋天江城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霁后江城风景凉,
岂堪登眺只堪伤。
远天螮蝀收残雨,
映水鸬鹚近夕阳。
万事无成空过日,
十年多难不还乡。
不知何处销兹恨,
转觉愁随夜夜长。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江城的景色,反映了诗人戎昱内心的苦闷和彷徨。诗人以江城的秋天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沉浮的思考和对归乡之路的思念。诗中以景写情,将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一种孤独、无奈和愁苦的情感。
赏析:
1. **景色描写:** 诗的开头以“霁后江城风景凉”为题,描绘了霁后的江城景色,清新而凉爽。这里的“风景凉”在表面上是在描绘景色,实际上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冷落和苦闷。
2. **感情抒发:** 诗人通过“岂堪登眺只堪伤”一句,表达了登高远望时的伤感。诗人可能在高处俯瞰江城,却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折射了他内心的无奈和困顿。
3. **对比与反衬:** 诗中通过“远天螮蝀收残雨,映水鸬鹚近夕阳”两句,巧妙地运用景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朝霞和晚霞的鲜明对比,同时也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4. **人生沉浮:** “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不满和对辗转多年未能回乡的愁苦。这种对于人生的失意和漂泊,使诗中的忧伤更加深刻。
5. **深沉的愁怨:** 最后两句“不知何处销兹恨,转觉愁随夜夜长”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他不知道如何解脱这种愁苦之情,反而感觉愁绪伴随着夜晚变得更加深沉。
整首诗以景写情,以景衬情,将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紧密联系,表达出对生活的疑惑和痛苦。这种抒发情感的手法,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失意的描摹,使得这首诗词在唐代的诗歌中独具一格,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jiāng chéng qiū jì
江城秋霁
jì hòu jiāng chéng fēng jǐng liáng, qǐ kān dēng tiào zhǐ kān shāng.
霁后江城风景凉,岂堪登眺只堪伤。
yuǎn tiān dì dōng shōu cán yǔ,
远天螮蝀收残雨,
yìng shuǐ lú cí jìn xī yáng.
映水鸬鹚近夕阳。
wàn shì wú chéng kōng guò rì, shí nián duō nàn bù huán xiāng.
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
bù zhī hé chǔ xiāo zī hèn, zhuǎn jué chóu suí yè yè zhǎng.
不知何处销兹恨,转觉愁随夜夜长。
拼音:jì hòu jiāng chéng fēng jǐng liáng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戎昱(约744年一800年),荆南(荆州区)人。年轻时考进士落榜,于是纵情游览天下名城。他飘落导域,十分怀念家乡,曾作《长安秋夕》诗:“昨霄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又有《云梦故城秋望》:“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广德元年(763年),颜真卿将节度荆南,邀戎昱为幕宾,后因事未成行。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到荆州,戎昱与他在诸宫会见,结为挚友。
戎昱的诗歌创作,对社会矛盾有相当深刻反映。《塞下曲》6首、《苦哉行》5首、《入剑门》等都是情感真挚,充满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诗歌反映了同情人民,忧虑国事的思想感情,传为千古名篇。《苦辛行》、《咏史》、《塞上曲》抨击玩弄权术的贵族和苟且偷安的朝臣,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艺术风格以沉郁为主,兼有雄放、哀婉、清新的特色。《唐音葵签》卷三十六称赞:“戎昱之于杜甫,尤其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