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苔侵屋梁”出自唐代李颀的《光上座廊下众山五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éi tái qīn wū liá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莓苔侵屋梁”全诗:名岳在庑下,吾师居一床。
每闻楞伽经,只对清翠光。
百谷聚雪色,莓苔侵屋梁。
气盘古壁转,势引幽阶长。
愿游薜叶下,日见金炉香。
光上座廊下众山五韵
名岳在庑下,吾师居一床。
Every time I hear the Lengqie Jing,
Only the clear and verdant light comes into view.
The colors of snow gather in the hundred valleys,
Moss intrudes upon the beams of the house.
The qi coiled around the wall of Pangu,
And the momentum extends along the secluded steps.
I wish to wander below the bushes of fragrant vine,
And see the golden incense burner every day.
《光上座廊下众山五韵》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作者在庑下欣赏名山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追求和对寂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人通过描绘"名岳在庑下"的境景,给人一种山水交融的感受。众山的壮丽景色进入庑中,使整个空间显得美丽而壮观。庑下是指庑宫的下面,即从庑宫的凉廊中望出去的景色。吾师在一床上坐,说明诗人是在寺庙中听讲解经的。每当诗人聆听楞伽经时,只有清翠光明的景象出现在他的眼前。这里的楞伽经是佛教经典,也是诗人向往、倾慕的对象。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室内的景象来展示他所追求的寂静闲适的生活。百谷指各种颜色的谷物,聚雪色表示这些颜色凝聚在一起。莓苔侵入到屋梁之间,说明这个房间很久没有人来打扫,充满了静谧的气息。气盘古壁转的描写表现了一种神秘的氛围,与楼外辉煌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幽阶长引在表现一个幽深而延续不断的意境,使人感到无限遐思。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够在薜叶下自由地游荡,每天看到金炉的香气,这在古代是寺庙宫殿中雅致自由的生活象征。
整首诗把山和寺庙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向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闲适的人文环境的追求。
guāng shàng zuò láng xià zhòng shān wǔ yùn
光上座廊下众山五韵
míng yuè zài wǔ xià, wú shī jū yī chuáng.
名岳在庑下,吾师居一床。
měi wén léng jiā jīng, zhǐ duì qīng cuì guāng.
每闻楞伽经,只对清翠光。
bǎi gǔ jù xuě sè, méi tái qīn wū liáng.
百谷聚雪色,莓苔侵屋梁。
qì pán gǔ bì zhuǎn, shì yǐn yōu jiē zhǎng.
气盘古壁转,势引幽阶长。
yuàn yóu bì yè xià, rì jiàn jīn lú xiāng.
愿游薜叶下,日见金炉香。
拼音:méi tái qīn wū liáng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颀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有时来往于洛阳、长安之间。他的交游很广泛,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綦毋潜等,都有诗什往还。他还喜欢炼丹修道,王维有诗相赠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赠李颀》),约在天宝末去世。
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 、 《古意》 、 《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 《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足以表现他的诗歌成就的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
边塞诗
如《古意》、《古从军行》,以豪迈的语调写塞外的景象,揭露封建帝王开边黩武的罪恶,情调悲凉沉郁。
描写音乐的诗篇
如《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记述的是当时自西域传入的新声,可以看出唐朝文化艺术的多方面发展。
寄赠友人之作
有《送陈章甫》、《别梁锽》、《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赠张旭》等,着力描叙一些不得施展怀抱的,有才能的人物。诗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发展了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
修道生活情趣
殷璠称之为"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也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河岳英灵集》),但有浓厚的消极思想,不能代表其主要成就。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颀诗集 1卷。今存《李颀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诗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诗》编为 3卷,但仍有遗漏。如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李颀诗"条提到并加以称许的"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四句,就不见于《全唐诗》。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