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零节物易惊心”出自宋代刘子翚的《次韵卢赞元再喜雪》,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iāo líng jié wù yì jīng xī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飘零节物易惊心”全诗:史君新诗来不绝,灿灿珠星联璧月。
黄堂旌旆晓排衙,喜见宾僚重贺雪。
寒儒茅屋补更穿,雪余仍值江风颠。
拟招邻叟共一醉,斗酒十千愁费钱。
南枝又见新梅萼,试熨春衫冷难著。
飘零节物易惊心,常恐星星侵鬓脚。
东阁何当呼侍儿,蟹螯不妨左手持。
参陪后乘尽珠履,谁赋刘叉冰柱诗。
《次韵卢赞元再喜雪》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史君新诗来不绝,
灿灿珠星联璧月。
黄堂旌旆晓排衙,
喜见宾僚重贺雪。
寒儒茅屋补更穿,
雪余仍值江风颠。
拟招邻叟共一醉,
斗酒十千愁费钱。
南枝又见新梅萼,
试熨春衫冷难著。
飘零节物易惊心,
常恐星星侵鬓脚。
东阁何当呼侍儿,
蟹螯不妨左手持。
参陪后乘尽珠履,
谁赋刘叉冰柱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刘子翚在雪天的喜悦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诗人首先提到史君新作诗不断,好像闪烁的珠星连成一片明亮的月光,形容史君的诗文如同珍贵的宝石,耀眼夺目。
接着,诗人描述了官署黄堂的旌旗在黎明时分才排列整齐,宾客和官僚们纷纷前来祝贺降雪,表示了他们对雪的喜悦和重视。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他身为一个贫穷的学者,住在简陋的茅屋中,为了修补破损的窗户,不得不在寒冷的天气里穿行,但雪仍然多余,江风却不停地吹动。这种对生活困境的描写,凸显了诗人的坚毅和乐观。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年节物品易逝的感叹。他常常担心岁月的流逝,岁月如星星般侵蚀他的鬓角,使他变得苍老。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在东阁召唤仆人,而不需要用右手拿蟹钳,这是对自己境况的反思和对更好生活的期望。
最后两句提到参陪后乘穿着珍贵的珠履,向谁赋予像刘叉那样冰冷柱子般的诗句呢?这或许是诗人对自己作诗才华的自谦之辞,也是对古代文人刘叉的向往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展示了他的乐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
cì yùn lú zàn yuán zài xǐ xuě
次韵卢赞元再喜雪
shǐ jūn xīn shī lái bù jué, càn càn zhū xīng lián bì yuè.
史君新诗来不绝,灿灿珠星联璧月。
huáng táng jīng pèi xiǎo pái yá, xǐ jiàn bīn liáo zhòng hè xuě.
黄堂旌旆晓排衙,喜见宾僚重贺雪。
hán rú máo wū bǔ gèng chuān, xuě yú réng zhí jiāng fēng diān.
寒儒茅屋补更穿,雪余仍值江风颠。
nǐ zhāo lín sǒu gòng yī zuì, dǒu jiǔ shí qiān chóu fèi qián.
拟招邻叟共一醉,斗酒十千愁费钱。
nán zhī yòu jiàn xīn méi è, shì yùn chūn shān lěng nán zhe.
南枝又见新梅萼,试熨春衫冷难著。
piāo líng jié wù yì jīng xīn, cháng kǒng xīng xīng qīn bìn jiǎo.
飘零节物易惊心,常恐星星侵鬓脚。
dōng gé hé dāng hū shì ér, xiè áo bù fáng zuǒ shǒu chí.
东阁何当呼侍儿,蟹螯不妨左手持。
cān péi hòu chéng jǐn zhū lǚ, shuí fù liú chā bīng zhù shī.
参陪后乘尽珠履,谁赋刘叉冰柱诗。
拼音:piāo líng jié wù yì jīng xīn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翚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悲愤交集,与其兄刘子羽、刘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庐墓三年。服除后,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后因体弱多病辞职。辞归武夷山,主管冲佑观,讲学传道,常徘徊涕泗于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教育侄子刘珙,克尽孝友之道。
朱松在建州临终时,以子朱熹托付刘子翚教养,并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刘子翚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刘子翚告诉朱熹从《易经》中得到入道的门径,并以“不远复”三字告诫朱熹。刘子羽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给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得益于刘子翚的悉心培养。
刘子翚无子,以兄刘子羽最小儿子刘玶为后,47岁时病逝,追谥文靖公。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20卷,朱熹为之作序。宗杲曾作《刘子翚像赞》,称其“财色功名,一刀两断。立地成佛,须是这汉。”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而称他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宋诗选注》),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最少的一位。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交游唱和,故诗歌造诣颇高。风格比较清爽明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其五言诗感慨含思,“幽淡卓练,及陶、谢之胜,而无康乐繁缛细涩之态”(《宋诗钞·屏山集钞序》)。朱熹在《屏山集跋》中评价说:“先生文辞之伟,固足以惊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学、静退之风,形于文墨,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者,尤览者所宜尽心也。”(《屏山集跋》)在他的五言,尤其是五言古诗中可以获得这种印象。他的绝句佳作颇多,写景抒情擅长以明快的笔调表现深细的构思,表现出一个理学家特有的格物和体验工夫。
刘子翚受其父爱国思想影响很深,早年游秦、洛、赵、魏时,就注意搜访古迹,了解历史,以体会国家兴衰规律,南渡后虽隐居乡里,但无时不忧国,唯因病魔缠身,无力请缨,壮志难酬,因而写入诗中,多以长篇或组诗全景式地反映社会时事,如《望京谣》、《谕俗十二首》等。《汴京纪事》二十首前七首纪国都沦陷,后十三首忆往日繁华,以对比见感愤,殆若“诗史”,历来为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