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烟霜那可道”出自唐代皇甫冉的《使往寿州淮路寄刘长卿(一作判官)》,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ì xī yān shuāng nà kě dào,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日夕烟霜那可道”全诗:榛草荒凉村落空,驱驰卒岁亦何功。
蒹葭曙色苍苍远,蟋蟀秋声处处同。
乡路遥知淮浦外,故人多在楚云东。
日夕烟霜那可道,寿阳西去水无穷。
《使往寿州淮路寄刘长卿(一作判官)》是唐代皇甫冉所作的一首诗。该诗描述了诗人在荒凉的村落中孤独征程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一片榛草荒凉、无人烟的村落景象,诗人身处其中,驱驰了一年,却没有什么实际成果,未能取得什么成功。而黎明的蒹葭苍苍,晚上处处传来蟋蟀秋声,显得格外萧瑟。然而,尽管离家已久,诗人经过这条遥远的乡路,仍然能够远远地知道故友刘长卿多在淮浦外,生活在他遥远的东方。
诗人提到的“日夕烟霜”,意味着诗人长期以来饱受风霜日晒,但他面对这些风霜,却始终无法言说其中的辛酸。而寿阳的水向西流淌去,无穷无尽,仿佛象征着诗人对于时间无穷流转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这首诗,皇甫冉抒发了自己在荒凉乡村中孤独征程的心情,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意象运用也展示了唐代诗人独特的写意风格。
shǐ wǎng shòu zhōu huái lù jì liú zhǎng qīng yī zuò pàn guān
使往寿州淮路寄刘长卿(一作判官)
zhēn cǎo huāng liáng cūn luò kōng, qū chí zú suì yì hé gōng.
榛草荒凉村落空,驱驰卒岁亦何功。
jiān jiā shǔ sè cāng cāng yuǎn,
蒹葭曙色苍苍远,
xī shuài qiū shēng chǔ chù tóng.
蟋蟀秋声处处同。
xiāng lù yáo zhī huái pǔ wài, gù rén duō zài chǔ yún dōng.
乡路遥知淮浦外,故人多在楚云东。
rì xī yān shuāng nà kě dào, shòu yáng xī qù shuǐ wú qióng.
日夕烟霜那可道,寿阳西去水无穷。
拼音:rì xī yān shuāng nà kě dào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皇甫冉才华横溢,佳作颇多,留给后人的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补遗7首,共241首。诗歌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诗风清逸俊秀,深得高仲武赞赏。《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事见《新唐书·传文艺》、《唐诗纪事》卷二七、《唐才子传》卷三。
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由盛而衰。处在此时此境,他所赋诗文,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皇甫冉寓居义兴,对义兴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题咏颇多。有《荆溪夜湍》、《洞灵观》、《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等著名诗作。如《荆溪夜湍》云:“惊湍流不极,夜渡识云岑。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方同七里路,更逐五湖心。揭厉朝将夕,潺谖古望今。花源若许到,虽远亦相寻。”《洞灵观》云:“孤烟灵洞远,积雪暮山寒。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坛。客来清夜久,仙去白云残。明月开金篆,焚香人木兰。”《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云:“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便可过。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随转去,微风落日水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