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海岛空”出自唐代马戴的《送道友入天台山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í jū hǎi dǎo kō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移居海岛空”全诗: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
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
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译文:
送道友去天台山,
忆起离开天台的日子,
迁居海岛空地,
眺望寒冷琪树的青翠,
雪花飘落在浅浅的石桥上,
为我们通行。
漱洗牙齿的泉水流在外面,
共进早餐时,
仰望着红霞的美景。
最终,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赤城里,
身披长袍,
与你共同踏上这条道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马戴送别道友去天台山的场景。首节诗集中了诗人对自己离开天台山的回忆。他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居住地,如今定居在海岛上,空旷无人。第二节描绘了在天台山孤寂的景色中,寒冷的枫树特别引人注目,上面覆盖着浅浅的雪。石桥上的雪花就像是人们的脚步,通向天台山。第三节描述了漱齿的泉水和享受早餐时,仰望着美丽的红霞景色。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与道友的共同目标,走向赤城里,披着长袍,共同前行。整首诗流畅自然,景物描绘生动,意境清新。通过描写诗人与道友的情感和追求,表达了人们对于文化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和珍惜。
sòng dào yǒu rù tiān tāi shān zuò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
què yì tiān tāi qù, yí jū hǎi dǎo kōng.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
guān hán qí shù bì, xuě qiǎn shí qiáo tōng.
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
shù chǐ fēi quán wài, cān xiá zǎo jìng zhōng.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zhōng qī chì chéng lǐ, pī chǎng yǔ jūn tóng.
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拼音:yí jū hǎi dǎo kōng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去声一送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尉,后得赦还京。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太常博士。
工诗属文,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之三昧。与薛能、顾非熊、殷尧藩等友善,均有诗篇往来;又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唱酬尤多。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
《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历来颇为传诵。《出塞词》、《关山曲》等,慷慨激壮,是晚唐较好的边塞诗。乐府诗《征妇叹》哀伤惨恻,最有讽谕。杨慎《升庵诗话》举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部分边塞之作,如《陇上独望》、《边将》、《射雕骑》等,也较沉雄激壮。五古《征妇叹》颇能刻画征妇悲痛心情。七言绝句亦有佳作。宋严羽、明杨慎、清王士祯等,均推其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叶矫然则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翁方纲《石洲诗话》更以其五律“直可与盛唐诸贤侪伍,不当以晚唐论矣”。
诗作多为投赠、应酬或写羁旅、山林之作,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在《全唐诗》录存其诗172首,编为2卷。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有传。
唐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国子太常博士任上,终年约70岁。著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