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勤驿西路”出自唐代李益的《幽州赋诗见意时佐刘幕(一作题太原落漠驿西堠)》,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n qín yì xī lù,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殷勤驿西路”全诗:征戍在桑干,年年蓟水寒。
殷勤驿西路,北去向长安。
《幽州赋诗见意时佐刘幕(一作题太原落漠驿西堠)》是一首唐代诗歌,作者是李益。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征戍在桑干,
年年蓟水寒。
殷勤驿西路,
北去向长安。
诗意: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个征戍士兵在幽州的情景。他孤身站在桑树旁边,每年蓟水都变得寒冷。他期盼着来自西方驿站的消息,因为那是北去长安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征戍士兵的心境和景色。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士兵孤寂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桑树和蓟水的寒冷气氛,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驿站的存在成为士兵与家乡联系的纽带,他们殷切地期待着来自驿站的消息,希望能够了解家乡的变化和远方的消息。最后两句表达了士兵北上长安的向往和追求,长安是当时的首都,代表着权力和繁荣。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感情的描写,展现了征戍士兵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征戍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的结构,每句四个字,平仄押韵工整。作者运用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士兵的心境和环境相互映衬,给人一种深情厚意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几个简短的句子,勾勒出了一个特定时期的士兵生活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士兵的同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yōu zhōu fù shī jiàn yì shí zuǒ liú mù yī zuò tí tài yuán luò mò yì xī hòu
幽州赋诗见意时佐刘幕(一作题太原落漠驿西堠)
zhēng shù zài sāng gān, nián nián jì shuǐ hán.
征戍在桑干,年年蓟水寒。
yīn qín yì xī lù, běi qù xiàng cháng ān.
殷勤驿西路,北去向长安。
拼音:yīn qín yì xī lù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