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如可出”出自宋代王炎的《即事》,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àng lí rú kě ch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杖藜如可出”全诗:久辍囊中句,时看肘后方。
有家如旅舍,无事似僧房。
梅白墙头笑,榴红瓮百香。
杖藜如可出,溪上探春光。
《即事》是宋代诗人王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久辍囊中句,时看肘后方。
有家如旅舍,无事似僧房。
梅白墙头笑,榴红瓮百香。
杖藜如可出,溪上探春光。
诗意:
这首诗词以写景和描绘诗人自身心境为主线,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自在、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自身处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赏析:
诗的第一句“久辍囊中句,时看肘后方。”揭示了诗人长时间不再写诗,但偶尔抬眼看一看肘后的墙角。这里“肘后方”可以理解为诗人身后的日常生活环境,突显了诗人平凡的生活状态。
第二句“有家如旅舍,无事似僧房。”表达了诗人的居所虽然有家的温馨,但却像是旅舍一样短暂和不固定,诗人的生活状态宛如僧房般宁静无事。
第三句“梅白墙头笑,榴红瓮百香。”通过对梅花和榴莲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色。梅花白色的花瓣在墙头上笑语盈盈,榴莲的红色瓮中散发出百般芬芳,这些景物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最后一句“杖藜如可出,溪上探春光。”诗人手持拐杖,似乎可以离开家园,到溪边去欣赏春光。这里的“溪上探春光”寓意着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恬静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示了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jí shì
即事
jiǔ chuò náng zhōng jù, shí kàn zhǒu hòu fāng.
久辍囊中句,时看肘后方。
yǒu jiā rú lǚ shè, wú shì shì sēng fáng.
有家如旅舍,无事似僧房。
méi bái qiáng tóu xiào, liú hóng wèng bǎi xiāng.
梅白墙头笑,榴红瓮百香。
zhàng lí rú kě chū, xī shàng tàn chūn guāng.
杖藜如可出,溪上探春光。
拼音:zhàng lí rú kě chū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