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驮经事已空”出自唐代张继的《宿白马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ái mǎ tuó jīng shì yǐ kō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马驮经事已空”全诗: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宿白马寺
白马驮经事已空,
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
一夜雨声羁思浓。
译文:
在白马寺过夜
白马背负佛经的事情已经结束,
断掉的石碑,残留下的庙宇残踪。
茅草屋里萧萧的秋风吹起,
一整夜的雨声,思绪纷纭。
诗意:
这首诗是描绘作者在白马寺过夜时的所感所思。白马寺是一座古老的佛寺,而白马驮经则是佛经传播的一种方式,在经书写在马背上,然后放生,让马自由地漫游,以传播佛法。然而,经书的传播结束后,寺庙却残留下了断掉的碑碎和残破的庙宇。在茅草屋中,秋风吹过,带来了寂静和冷清。夜晚的雨声更加加重了作者的思绪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马寺的景象,展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白马驮经的一幕已经过去,寺庙和碑碎只留下了些许痕迹。茅草屋中的秋风和夜雨催人沉思,寄托了作者对古代佛教传播方式的思考以及他对佛教这一信仰的追求和思索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萧瑟,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和信仰的思考和反思。
sù bái mǎ sì
宿白马寺
bái mǎ tuó jīng shì yǐ kōng, duàn bēi cán shā jiàn yí zōng.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xiāo xiāo máo wū qiū fēng qǐ, yī yè yǔ shēng jī sī nóng.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拼音:bái mǎ tuó jīng shì yǐ kō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去声一送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然铨选落第,归乡。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自注云:“公及夫人忽悠金辉玉洁,都是诗人。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二十六家的诗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现在我们已无法知道他是谁的子孙。他的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馀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诗。但宋人叶梦得曾说:“张继诗三十馀篇,余家有之,”(《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馀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