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十年不踏横山路”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十年不踏横山路”出自宋代李弥逊的《次韵郎中弟见寄》,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nián bù tà héng shān lù,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十年不踏横山路”全诗

《次韵郎中弟见寄》

十年不踏横山路

十年不踏横山路,日望白云午里思。
宰木可围人更老,长镵犹记共栽时。

标签:长镵

赏析


《次韵郎中弟见寄》是宋代李弥逊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年未曾踏上横山路,
白天眺望白云,午后思念纷繁。
治理林木可围住人越来越老,
久违的友情仍然铭刻在心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李弥逊对他的弟弟寄来的信件所引起的一系列思考和回忆。诗人提到自己已有十年未曾踏上横山路,这里可以理解为他长期离开家乡、远离亲人。白天眺望白云,午后思念纷繁,表达了他在异乡思念家人和故土的情感。诗中还提到治理林木,表明时光流转,生命渐渐老去,而诗人对曾经和弟弟一同种植树木的共同回忆仍然鲜活。

赏析:
《次韵郎中弟见寄》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回忆,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环境相结合,使诗词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情绪。诗中的林木和横山路等元素,既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又寄托了诗人对家乡、亲情和友情的深沉感受。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深情厚意,令人产生共鸣。

“十年不踏横山路”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láng zhōng dì jiàn jì
次韵郎中弟见寄

shí nián bù tà héng shān lù, rì wàng bái yún wǔ lǐ sī.
十年不踏横山路,日望白云午里思。
zǎi mù kě wéi rén gēng lǎo, zhǎng chán yóu jì gòng zāi shí.
宰木可围人更老,长镵犹记共栽时。

“十年不踏横山路”平仄韵脚


拼音:shí nián bù tà héng shān lù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作者简介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作者介绍


李弥逊的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的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