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中有孝女魂”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中有孝女魂”出自明代李东阳的《弄潮怨》,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ōng yǒu xiào nǚ hú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中有孝女魂”全诗

《弄潮怨》

中有孝女魂

莫弄潮,潮水深。
杀人莫射潮,中有孝女魂
魂来父与游,魂去父与沉。
潮能杀人身,不能溺人心。
潮水有盈缩,人心无古今。


赏析


《弄潮怨》是明代作家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要玩弄潮水,潮水深沉。
杀人不可向潮水射箭,因为其中隐藏着孝顺女子的魂魄。
魂魄来了,父亲与她一起游玩;魂魄离去,父亲则与潮水沉沦。
潮水可以夺去人的生命,却无法淹没人的心灵。
潮水有涨有落,而人的心灵却没有古今之分。

诗意:
《弄潮怨》通过描绘潮水的特性和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诗中的潮水象征着世事变幻、无常不定的现实世界,而人的心灵则被认为是永恒不变的。作者告诫人们不要被表面的浮华所迷惑,要珍惜心灵的纯净和真实。潮水的盈缩和人心的古今无分,强调了人性的普遍性和内心的永恒价值。

赏析:
《弄潮怨》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示了李东阳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诗中的“潮水深沉”和“杀人莫射潮”表明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思。通过对潮水和人心的对比,诗词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坚韧和不可侵犯的灵性。诗词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表达,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整首诗词以潮水为象征,展示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通过潮水的特性和人心的比喻,诗词表达了人性的坚韧和内心的永恒价值。这种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使得《弄潮怨》成为明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也让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能够对自身的生命和内心有更深层次的体悟。

“中有孝女魂”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nòng cháo yuàn
弄潮怨

mò nòng cháo, cháo shuǐ shēn.
莫弄潮,潮水深。
shā rén mò shè cháo, zhōng yǒu xiào nǚ hún.
杀人莫射潮,中有孝女魂。
hún lái fù yǔ yóu, hún qù fù yǔ chén.
魂来父与游,魂去父与沉。
cháo néng shā rén shēn, bù néng nì rén xīn.
潮能杀人身,不能溺人心。
cháo shuǐ yǒu yíng suō, rén xīn wú gǔ jīn.
潮水有盈缩,人心无古今。

“中有孝女魂”平仄韵脚


拼音:zhōng yǒu xiào nǚ hún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作者简介


李东阳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作者介绍


李东阳的人物轶事

(一)
  李东阳四岁时被举荐为神童.父亲带他进宫朝见皇帝,因人小脚短,跨不过门槛。皇帝 见此情景,便脱口出了上联:“神童脚短。”东阳应声对下联:“天子门高”。皇帝高兴地将他抱坐膝盖上,见其父亲还站立在一旁,又出上联:“子坐父立,礼乎?”李东阳答道:“嫂溺叔援,权也。”

(二)
  李东阳和程敏政同时作为神童,被皇帝召见入宫殿。皇帝正在吃螃蟹,便以此出上联:“螃蟹浑身甲胄。”程敏政应声对道:“凤凰遍体文章。”李东阳从容答道:“蜘蛛满腹经纶。”皇帝说:“这个孩子将来会当宰相。”殿试后第三天,李东阳中了第三名神童。

(三)
  李东阳被举荐为神童后,不少文人墨客找他题诗作对,试试他的才华是否名副其实。有位老翰林将他的名字嵌入联语,要他用“两兼格”续对:“李东阳气暖。”东阳对道:“柳下惠风和。”老翰林惊叹不已。

(四)
  正德年间(1506~1521),内阁刘健、谢迁二公遭贬离京,只留下李东阳一人。当时刘瑾把持朝政,李东阳独木难支,无力回天。有人画了一幅丑老妪骑牛吹笛的讽刺画,在画中老妪额上题“此李西涯(李的号)相业”,以此嘲讽李东阳。有人向他报告此事,可他不动声色,自题绝句一首:“杨妃身死马嵬坡,出塞昭君怨恨多。争似阿婆骑牛背,春风一曲太平歌。”在后来推翻刘瑾的斗争中,李起了关键性作用。

(五)
  李东阳与彭泽(字民生望,攸县人)交往甚密,常有唱酬。彭对李诗不太赞赏。后来,彭泽官场失意,离京回乡。李东阳赠诗一首:“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彭读到开头四句便深为感动,读完全诗,潸然泪下。反复吟诵数十遍,爱不释手,对儿子说;“现在我才发现西涯的诗写得这样好,意境如此深远。我恨不能与他重相见,把酒论诗文!”

(六)
  李东阳之女,嫁于山东曲阜孔闻韶。未嫁之前,其女以孔家园林狭小,花木稀少为词,稍有责难。孔家为此大兴土木,扩充屋宇,修葺亭台楼阁。孔闻韶乃孔子六十二世孙,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袭封衍圣公,“班超一品之阶”。同年孔府花园竣工,东阳之女亦于当年出嫁,封为一品夫人。可谓三喜临门。袭封后,东阳代衍圣公作谢恩表,并代作大门联。联云:“与国戚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偕天不老,文章礼乐圣人家。”此时东阳已是暮年,遣词造句,颂扬得体,忧国忧民,一片忠心。

李东阳的生平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六月初九李东阳出生于北京西涯村,父亲李淳是个饱学之士,以教私塾为生,  因家贫,甚至还当过摆渡的船工。幼年就显现出非凡的才华。李东阳4岁时随父亲在北京时就会写直径一尺的大字,被京城中人视为神童。顺天府官员把李东阳推荐给景帝,李东阳当着景帝写下“龙、凤、龟、麟”等大字,景帝非常高兴,赐给李东阳珍奇水果和金银元宝。之后,并两次召见准予李东阳进顺天府学读书。

  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李东阳十八岁即中进士(跨级直接考),殿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不久授编修,参与修撰《英宗实录》。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书成,升从六品俸。后迁侍讲,旋入经筵侍班。十六年,为应天乡试考官。二十年,再迁侍讲学士,辅太子诵习。二十二年丁父忧。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补原官加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书成,升太常寺少卿。

  弘治五年大旱,孝宗敕群臣言天灾事,东阳条摘有关《孟子》,以天灾与时政阙失相联,天降灾福与人事有关,望皇帝勤习经文,以诚意动天意。而其他“凡事关祈祷,悉加屏绝。”疏上,孝宗称赏。迁礼部右侍郎,入内阁专典诰敕事。八年,以本官入文渊阁参预机务。十一年,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十六年,纂修《大明会典》成,进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颇有刚直之名,刘健善断,谢善持论,而东阳性温而多智谋。一时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侃”之赞。孝宗对三大臣意见颇多采纳,并常召入宫中议事,“呼先生而不名。”十七年,重修阙里孔庙工竣,东阳奉诏往祭。及归,上《通达下情题本》,直陈时局艰难,不报。

  武宗即位,大肆扩充皇庄,别构宫苑,假借巡视搜括民财,劫掠妇女。天下怨声载道,人民苦痛。又宠用宦官,任意缉拿民众,诬辱朝臣 。正德元年(1506年),东阳等上疏极陈“嬉游废政”之弊;又上疏论“时政四弊”,皆不报,乞休;武宗不允,而朝政无所改。十月,朝官纷请诛宦官刘瑾等,武宗与内阁议时,刘健、谢迁持论激烈,至于推案哭骂,遂为武宗所恶。刘、谢上疏乞休,惟东阳仍留内阁。刘、谢即免,内阁引进王鏊、焦芳,迭加东阳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二年,《历代通鉴纂要》成,以书中一、二页装潢颠倒错乱,字体亦微小差讹,刘瑾、焦芳等人构东阳罪,武宗有旨不问,得免祸。

  五年秋,刘瑾被诛,东阳荐刘忠、梁储入阁。而武宗嬉乐如旧,宦官张永、谷大用等仍受重用。内阁奏议徒为虚文,政治腐败日甚一日。东阳于正德七年辞官。深居简出,以诗酒自娱。十一年(1516)病卒,年69。

  李东阳以台阁大臣主持文坛数十年,其为诗文典雅工丽,为首形成“茶陵诗派”。兼善书法,于篆隶造诣尤高。大家赞道李东阳“长沙公大草,中古绝技也!玲珑飞动,不可按抑,而纯雅之色,如精金美玉,毫无怒张蹈厉之癌,盖天资清澈,全不带渣滓以出。”所著有《怀麓堂集》100卷、《怀麓堂诗话》1卷,又有《燕对录》、《东祀录》等(据《四库总目》)。《明史》有传。

李东阳的文学创作

  李东阳论诗声、色并重,他认为诗歌的较高境界应该是“诗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耳主声。闻琴断知为第几弦,此具耳也。月下隔窗辨五色线,此具眼也。”他要求以此为准绳来辨别唐音、宋调:“试看所未见诗,即能识其时代格调,十不失一,乃为有得。”他推崇盛唐诗特别是杜甫诗, 就要求人们先知唐调:“长篇中须有节奏,有操有纵,有正有变,若平铺稳布,虽多无益。唐诗类有委曲可喜之处,惟杜子美顿挫起伏,变化不测,可骇可愕,盖其音调与格律正相称,回视诸作,皆在下风。然学者不先得唐调,未可遽学杜也。”(以上引文皆见《怀麓堂诗话》)。正因为李东阳有这样的理论主张,所以他的山水诗的创作不仅注重色泽耀眼,而且注重音调和谐。由于李东阳长期生活在北京,京城内外的自然山水也就成为他欣赏创作的对象。他曾颇有激情地描绘过《京都十景》,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蓟门城外访遗踪,树色烟光远更重。飞雨过时青未了,落花残处绿还浓。路迷南郭将三里,望断西林有数峰。坐久不知迟日霁,隔溪僧寺午时钟。
  --《京都十景·蓟门烟树》
  以"踪"、"重"、"浓"、"峰"、"钟"为韵脚,读来琅琅上口,宛转自然;诗人注重"青"、"绿"色彩的描绘,也能激发读者诗意化的想象。李东阳不仅能满怀激情地描绘京城山水,而且能自觉地从京城山水中得到一种愉悦和省悟,使其精神进一步地升华,例如他的《西山十首》中的第五首:
  长为寻幽爱远行,更于幽处觉心清。祗园树老知僧腊,石壁诗存见客名。望入楼台皆罨画,梦惊风雨是秋声。人间亦有无生乐,化外虚传舍卫城。
  从人间的自然山水中就能领悟到乐趣,它成为对抗佛教虚无缥缈的宣传的最好办法。这就是诗人所说的"幽处觉心清"。从李东阳的京城山水诗中,不难领悟出一位官高事闲、雍容华贵的士大夫丰采。
  李东阳曾三次短暂的离京外出,可以说是眼界大开,使其山水诗创作更为丰富多彩。成化八年(1472),李东阳"乞归展墓",回原籍祭拜祖茔,得到了皇帝的批准。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北京外出。他二月出发,八月回京,在茶陵呆了十八天。来回路上,他饱览了祖国大好山河,游历了许多名胜古迹,促使他山水诗创作的诗兴大发,正如他自己所云:“方吾舟之南也,出东鲁,观旧都,上武昌,溯洞庭,经长沙,而后至。其间连山大江,境象开豁,廓然若小宇宙而游混茫者,信天下之大观也。既而下吉安,历南昌,涉浙江,经吴会之墟,则溪壑深窈,峰峦奇秀,千变百折,间见层出,不知其极。柳子厚所谓旷与奥者, 几其两得之。其间流峙之殊形,飞跃开落之异情,耳目所接,兴况所寄,左触右激,发乎言而成声,虽欲止之,亦有不可得而止矣。”(《南行稿序》)这次外出使李东阳山水诗创作的风格更为多样化、丰富化。他能写出气势磅礴的《长江行》:
  ......奇形异态不可以物象,但见变化无终穷:或如重胎抱混沌,或如浩气开穹窿;或如织女抱素练,或如天马驰风鬃;空山怒哮饱后虎,巨壑下饮渴死虹;或如轩辕铸九鼎,大冶鼓动洪炉风;或如夸父逐三足,曳林狂走无西东;或如甲兵宵驰聚啸满山谷,或如神鬼昼露万象出入虚无中。吁嗟乎,长江胡为若兹雄,人不识无乃造化之奇功。......
  给人以一种雄奇奔放的阳刚之美的感受。他还能写出具有"旷与奥"这种美的类型的《江中怪石》:
  突兀山城抱此州,江间怪石拥戈矛。随波草树愁生罅,骇浪蛟龙却避流。岂有喜晓能砥柱,只多冲折向行舟。凭谁一试君山手,月落江平万里秋。
  这些山水诗能给人们如此多样的审美感受,这是李东阳在京城无法想象和创作的,这充分说明"江山之助"的重要性。
  成化十六年(1480),李东阳又外出一次。这次外出是以翰林院侍讲的身份,兼任应天府(南京)乡试考试官。这次去南京时,由于“登舟兼程以经”,又“恐妨职事”,所以没有心情欣赏山水进行创作。等到考试完毕,他才“延访燕会,或登名山,历胜地,辄有诗”。他还舟北上时,“遇石头,沿大江,绝长淮,观吕梁百步之壮,溯天津潞河之深,远归眺太行,数千里萦抱不绝,于是尽得两京之形胜, 神爽飞越,心胸开荡,烟云风雨之聚散,禽鱼草木之下上开落,衣冠人物、风土俗尚之殊异,前朝旧迹之兴废不常者,不能不形诸言。”(《北上录自序》)这次外出,也许由于年岁渐长,因而所写的山水诗作寄寓的感慨较为深沉一些,如在南京时写的《登清凉寺后台》:
  虎踞关高鹫岭尊,四山环绕万家村。城中一览无余地,象外空传不二门。人世百年同俯仰,江流中古此乾坤。南都胜概今如许,归与长安父老论。
  又如他离开南京时写的《望龙潭驿》:
  谷口斜通驿,山根半入江。磴云朝拂翠,岩雨夜闻淙。水静帆来稳,天空鸟去双。向来羁泊地,幽思绕离缸。
  这些诗都能引发读者一些理性化的思索,决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化欣赏山水上。
  弘治十七年(1504),李东阳又得到一次外出的机会。这是他第三次离京外出。原来,弘治十二年孔庙受灾被毁,皇帝命令重建,到此年完工。于是弘治皇帝命令李东阳去孔庙祭祀。他四月出发,五月回京,"自发轫至返棹,为日四十有七。"这次外出,由于有政治任务在身,一路上注意访察民情,"访之道路,询之官吏",因而没有过多时间游山玩水,山水诗创作也随之减少。即使有一些描写山东山水的诗篇,其忧国忧民的情绪仍然贯穿其中。如其《望岳》一首长诗,一方面描写了“半空翻碧浪,平陆走 苍龙。紫爱沾岚湿,青怜泼黛浓”的泰山景观,一方面又发出“岁旱当忧国,民劳恐病农”的感喟。从这些山水诗不难看出,李东阳是一位具有“民本”思想的、较为正直的封建官吏,即使描山画水,他也总是忘不了国事民瘼。
  李东阳善于写景,他在《游岳麓寺》吟道:
  危峰高瞰楚江于,路出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 四山风雨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到眼, 鹧鸪声里独凭栏。
  这首诗写出了山的高峻,道的险曲,寺的宏伟,景的幽深,并透出一股孤独苍凉之气,是历代吟咏麓山诗词中情景交融的一首。李东阳的许多抒怀诗感情真挚,思味隽永。李东阳从北京写了一首《寄彭民望》赠失意回乡的好友、湖南同乡彭民望: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
  成化八年(1472)李东阳回到湖南长沙时在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中写道:
  湖南近凋瘵, 叹息为苍生。”
  后又在《浮客户》诗中描写船民生活: 江南人家船为屋,白发长年水中宿。
  生儿不识徒步劳,生女赤脚随波涛。”
  白发苍苍的老人仍必须长年漂泊于水中,即使是小孩也要随波逐涛,劳动者的生活是何等的艰辛。
  李东阳在家乡茶陵吟道:
  春尽田家郎未归, 小池凉雨试衣。
  园桑绿罢蚕初熟, 野麦青时雉始飞。”
  写出了农村妇女春末夏初正葛布缝衣,摘桑养蚕一派劳动繁忙,生机勃勃的景象。
  透过这些诗,反映出李东阳关心民间疾苦的忧国忧民之心。李东阳的诗还对长沙、茶陵民间特有风俗习惯端午节长沙龙舟竞渡的欢腾场面描写:
  江头彩旗耀日明,船上挝鼓不停声。
  湖南乐声君记取,五月五日潭州城。”
  这是端午节长沙百姓龙舟竞渡的欢腾场面。
  杨柳深深桑叶新,田家儿女乐芳春。
  刲羊击豕禳瘟鬼,击鼓焚香赛土神。
  这是明代茶陵农民春天社日的习俗,洋溢着盎然生机。
  李东阳有《怀麓堂集》100卷传世,并收入《四库全书》,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书籍之一。有学者评论李东阳:“高才绝识,独步一时也,而充之以学问,故其诗文深厚浑雄,不少屈奇可骇之辞,而法度森严,思味隽永,尽脱凡近而古意独存。每晚豪伸纸,无趣溢发,操纵开阔,随意所如而不逾典则。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