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馆垂杨早”出自唐代羊士谔的《早春对雨》,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guǎn chuí yáng zǎo,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南馆垂杨早”全诗:南馆垂杨早,东风细雨频。
轻寒消玉斝,幽赏滞朱轮。
千里巴江守,三年故国春。
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
早春对雨
南馆垂杨早,东风细雨频。
轻寒消玉斝,幽赏滞朱轮。
千里巴江守,三年故国春。
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
中文译文:
早春时分雨水连绵,南馆垂柳树已经抽出嫩绿的枝叶。
微风吹拂着,细雨不时地洒落。
轻微的寒意消散了我手中的玉酒杯。
幽静的乐享却被滞留在红色的战车上。
千里之外,我依然守护着巴江,
在故乡已经离开了三年,而春天却依然如故。
我怀揣着深情,绝非一个迟到的客人,
却只能在悬挂的床榻上,生活在灰尘之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时分,细雨纷纷扬扬的情景。诗人以南馆垂柳、东风细雨来描绘春雨的场景,表达了早春雨水频繁、垂柳已经抽出嫩叶的景象。诗中还描绘了一种在室内静谧欣赏景色的情境,但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内心迟迟离开不了故国、思乡的情感。诗末两句“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愁和不安。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早春时的雨景,展现出诗人对家乡和故国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时光的无奈和执着。
zǎo chūn duì yǔ
早春对雨
nán guǎn chuí yáng zǎo, dōng fēng xì yǔ pín.
南馆垂杨早,东风细雨频。
qīng hán xiāo yù jiǎ, yōu shǎng zhì zhū lún.
轻寒消玉斝,幽赏滞朱轮。
qiān lǐ bā jiāng shǒu, sān nián gù guó chūn.
千里巴江守,三年故国春。
hán qíng fēi chí kè, xuán tà dàn shēng chén.
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
拼音:nán guǎn chuí yáng zǎo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