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潭岁尽愁不尽”出自唐代刘长卿的《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ng tán suì jǐn chóu bù jì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江潭岁尽愁不尽”全诗:昨闻战罢图麟阁,破虏收兵卷戎幕。
沧海初看汉月明,紫微已见胡星落。
忆昔扁舟此南渡,荆棘烟尘满归路。
与君携手姑苏台,望乡一日登几回。
白云飞鸟去寂寞,吴山楚岫空崔嵬。
事往时平还旧丘,青青春草近家愁。
洛阳举目今谁在,颍水无情应自流。
吴苑西人去欲稀,留连一日空知非。
江潭岁尽愁不尽,鸿雁春归身未归。
万里遥悬帝乡忆,五年空带风尘色。
却到长安逢故人,不道姓名应不识。
昨天听说战争结束图麒麟阁,破虏收兵卷戎幕。
沧海初看汉明,
紫微已见胡星落。
回忆从前小船这南渡,荆棘烟尘满归路。
与您携手姑苏台,望乡一天登上几回。
白云飞鸟离开寂寞,
吴山楚帕空崔嵬。
往事时平回到旧?,青春草靠近家愁。
洛阳举目现在谁在,颖水没有感情应该从流。
吴苑西人去要稀,
拖延一天空知不是。
江边一年尽愁不尽,鸿雁春归身未归。
万里遥悬帝乡回忆,五年空带风尘颜色。
却到长安故友重逢,
不道姓名与不认识。
shí píng hòu sòng fàn lún guī ān zhōu
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
zuó wén zhàn bà tú lín gé, pò lǔ shōu bīng juǎn róng mù.
昨闻战罢图麟阁,破虏收兵卷戎幕。
cāng hǎi chū kàn hàn yuè míng,
沧海初看汉月明,
zǐ wēi yǐ jiàn hú xīng luò.
紫微已见胡星落。
yì xī piān zhōu cǐ nán dù, jīng jí yān chén mǎn guī lù.
忆昔扁舟此南渡,荆棘烟尘满归路。
yǔ jūn xié shǒu gū sū tái, wàng xiāng yī rì dēng jǐ huí.
与君携手姑苏台,望乡一日登几回。
bái yún fēi niǎo qù jì mò,
白云飞鸟去寂寞,
wú shān chǔ xiù kōng cuī wéi.
吴山楚岫空崔嵬。
shì wǎng shí píng hái jiù qiū, qīng qīng chūn cǎo jìn jiā chóu.
事往时平还旧丘,青青春草近家愁。
luò yáng jǔ mù jīn shuí zài, yǐng shuǐ wú qíng yīng zì liú.
洛阳举目今谁在,颍水无情应自流。
wú yuàn xī rén qù yù xī,
吴苑西人去欲稀,
liú lián yī rì kōng zhī fēi.
留连一日空知非。
jiāng tán suì jǐn chóu bù jìn, hóng yàn chūn guī shēn wèi guī.
江潭岁尽愁不尽,鸿雁春归身未归。
wàn lǐ yáo xuán dì xiāng yì, wǔ nián kōng dài fēng chén sè.
万里遥悬帝乡忆,五年空带风尘色。
què dào cháng ān féng gù rén,
却到长安逢故人,
bù dào xìng míng yīng bù shí.
不道姓名应不识。
拼音:jiāng tán suì jǐn chóu bù jìn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一轸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