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术挟瑟竽虽易售”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术挟瑟竽虽易售”出自宋代李曾伯的《赠林相士》,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ù xié sè yú suī yì shòu,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术挟瑟竽虽易售”全诗

《赠林相士》

术挟瑟竽虽易售

卖卜长安作漫游,裹粮千里为报谋。
时危贵得班超相,命薄那能李广侯。
术挟瑟竽虽易售,话逢枘凿亦难投。
江头雨滑东风急,挑却行包归去休。


赏析


《赠林相士》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以林相士为对象,描写了他卖卜长安、漫游千里、裹粮为报谋的经历。诗人通过对林相士的赞扬和反思,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赠送给林相士

卖卜长安作漫游,
裹粮千里为报谋。
时危贵得班超相,
命薄那能李广侯。
术挟瑟竽虽易售,
话逢枘凿亦难投。
江头雨滑东风急,
挑却行包归去休。

这首诗通过林相士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志向高远、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林相士在长安城卖卜谋生计,却不满足于平庸的生活,选择了漫游千里,为追求更高的境遇而奋斗。他背负着粮食,历经千辛万苦,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他能够得到班超这样的重臣的赏识和支持,这表明他的才华和人品得到了认可。然而,诗中也提到了林相士的命运薄弱,与李广侯这位命运坎坷的英雄形成对比。这暗示着命运的无常和人力的有限。

诗中还描绘了林相士的技艺高超,他能够挟持着瑟竽这样的乐器,展示自己的才华。然而,这样的才华却并不容易被接受和认可,就像枘凿很难找到合适的木料一样。这揭示了人才的辛辣和艰难,即使有着卓越的才能,也要经历种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两句描绘了江头雨滑和东风急促的景象,意味着漫游的旅途已经结束,林相士挑着行李归去休息。这是对林相士经历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他坚持追求的肯定。诗人通过描写林相士的故事,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命运的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追求梦想、不畏艰险的精神。

“术挟瑟竽虽易售”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èng lín xiàng shì
赠林相士

mài bǔ cháng ān zuò màn yóu, guǒ liáng qiān lǐ wèi bào móu.
卖卜长安作漫游,裹粮千里为报谋。
shí wēi guì dé bān chāo xiāng, mìng bó nà néng lǐ guǎng hóu.
时危贵得班超相,命薄那能李广侯。
shù xié sè yú suī yì shòu, huà féng ruì záo yì nán tóu.
术挟瑟竽虽易售,话逢枘凿亦难投。
jiāng tóu yǔ huá dōng fēng jí, tiāo què xíng bāo guī qù xiū.
江头雨滑东风急,挑却行包归去休。

“术挟瑟竽虽易售”平仄韵脚


拼音:shù xié sè yú suī yì shòu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六宥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