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邻笛发”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哭张员外继(公及夫人相次没于洪州)》,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iū fēng lín dí fā,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秋风邻笛发”全诗: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
故园荒岘曲,旅榇寄天涯。
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
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
泉壤成终古,云山若在时。
秋风邻笛发,寒日寝门悲。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旧宾伤未散,夕临咽常迟。
自此辞张邵,何由见戴逵。
独闻山吏部,流涕访孤儿。
《哭张员外继(公及夫人相次没于洪州)》是唐代刘长卿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张员外夫妇相继去世的哀叹和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恸哭钟陵下的场景,与亲人的永别让东流无法再归,象征着逝去的人们无法再回到人间。诗中也提到了两颗繁星,它们离开了天空,双剑共同消逝,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情侣的思念和缅怀。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称赞了他们的先贤传统。诗中还提到了没有谁会为他们立碑留念。诗中还描写了故园的荒凉和流亡在外的旅途,以及寄托思念的心情。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和悲伤。他哀叹逝去的时光,感叹自己的衰老和凋零。诗人还描绘了山水依旧,但是逝去的亲人却再也不能回到他的身边。秋风吹响邻村的笛声,寒日下落悲伤的家门。
最后,诗人叙述了自己面对困境的愁苦,并提到自己贫困无法及时安葬亲人。他感叹旧日的朋友们还没有消散,但是与他们再会的时刻却难以预料。他决心在山中寻找县官的帮助,为孤儿讨回公道。
这首诗通过对逝去亲人的悼念,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悲伤和缅怀。同时,诗中也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以及作者在身世困境中的无奈和苦闷。整首诗情感深沉,言辞凄凉,给读者带来了浓厚的哀思。
kū zhāng yuán wài jì gōng jí fū rén xiāng cì méi yú hóng zhōu
哭张员外继(公及夫人相次没于洪州)
tòng kū zhōng líng xià, dōng liú yǔ bié lí.
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
èr xīng lái bù fǎn, shuāng jiàn méi xiāng suí.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dú jì xiān xián chuán, shuí kān yǒu dào bēi.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
gù yuán huāng xiàn qū, lǚ chèn jì tiān yá.
故园荒岘曲,旅榇寄天涯。
bái jiǎn céng lián bài, cāng zhōu měi gòng sī.
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
fǔ gū lián chǐ zhì, tàn shì gù shēn shuāi.
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
quán rǎng chéng zhōng gǔ, yún shān ruò zài shí.
泉壤成终古,云山若在时。
qiū fēng lín dí fā, hán rì qǐn mén bēi.
秋风邻笛发,寒日寝门悲。
shì nán chóu guī lù, jiā pín huǎn zàng qī.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jiù bīn shāng wèi sàn, xī lín yàn cháng chí.
旧宾伤未散,夕临咽常迟。
zì cǐ cí zhāng shào, hé yóu jiàn dài kuí.
自此辞张邵,何由见戴逵。
dú wén shān lì bù, liú tì fǎng gū ér.
独闻山吏部,流涕访孤儿。
拼音:qiū fēng lín dí fā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六月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