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何用不著心里”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何用不著心里”出自宋代陈慥的《无愁可解》,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yòng bù zhe xīn lǐ,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何用不著心里”全诗

《无愁可解》

何用不著心里

光景百年,看便一世。
生来不识愁味。
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
万事从来风过耳。
何用不著心里
你唤做、展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
此理。
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
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
这里元无我与你。
甚唤做、物情之外。
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


赏析


《无愁可解·光景百年》是宋代诗人陈慥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光景百年,看便一世。
生来不识愁味。
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
万事从来风过耳。
何用不著心里。
你唤做、展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
此理。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
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
这里元无我与你。
甚唤做、物情之外。
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

译文:
百年光景,看起来只是一辈子。
生来就不懂得忧愁的滋味。
问忧愁从何而来,更深入解开它的底细。
所有事情都像风一样经过耳边。
何必在心中留存。
你说要展开眉头,那就是达者,但可能尚未完全明白。
这个道理,本来无法用言语传达,何曾说过,欢乐游玩胜过名利。
道路本身就是迷失的,不迷失又如何。
在这里,没有我和你的区别。
唤作物外的情感。
如果必须等到醉了,才能开解,那问无酒,怎么能醉呢。

诗意和赏析:
《无愁可解·光景百年》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名利的心境和解脱。诗中作者表示,他一生都没有真正体验过忧愁的滋味,对于忧愁的本质也没有深入的理解。他认为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瞬息即逝的,不值得在心中过多纠结。他呼吁人们能够放松展开眉头,这样才能算是达到一种境界,但他也承认自己可能尚未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

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于世俗名利的态度,认为欢乐游玩并不能比得上内心的宁静与解脱。作者对于人生的道路持怀疑态度,认为道路本身就是迷失的,而不迷失又如何能够领悟到真谛。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超越自我的境界,认为在这个境界中,没有个人的分别,唤作物外的情感。他认为只有在醉酒之后才能真正开悟,但如果没有酒,怎么能够醉心于其中呢。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忧愁和解脱的思考和感悟,展示了一种超然于尘世的境界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何用不著心里”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ú chóu kě jiě
无愁可解

guāng jǐng bǎi nián, kàn biàn yī shì.
光景百年,看便一世。
shēng lái bù shí chóu wèi.
生来不识愁味。
wèn chóu hé chǔ lái, gèng kāi jiě gè shén dǐ.
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
wàn shì cóng lái fēng guò ěr.
万事从来风过耳。
hé yòng bù zhe xīn lǐ.
何用不著心里。
nǐ huàn zuò zhǎn què méi tóu, biàn shì dá zhě, yě zé kǒng wèi.
你唤做、展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
cǐ lǐ.
此理。
běn bù tōng yán, hé zēng dào huān yóu shèng rú míng lì.
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
dào jí hún shì cuò, bù dào rú hé jí shì.
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
zhè lǐ yuán wú wǒ yǔ nǐ.
这里元无我与你。
shén huàn zuò wù qíng zhī wài.
甚唤做、物情之外。
ruò xū dài zuì le fāng kāi jiě shí, wèn wú jiǔ zěn shēng zuì.
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

“何用不著心里”平仄韵脚


拼音:hé yòng bù zhe xīn lǐ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作者简介


陈慥陈慥(生卒年不详),字季常,北宋眉州(今四川青神)人,一说永嘉(浙江今县)人,陈希亮第四子。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之歧亭,常信佛,饱参禅学,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与苏东坡是好友,常与苏轼论兵及古今成败,喜好宾客,蓄纳声妓。

作者介绍


陈慥的轶事典故

成语:河东狮吼

  陈慥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之歧亭时,常信佛,饱参禅学,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与苏东坡是好友,尝与苏轼论兵及古今成败,喜好宾客,蓄纳声妓。但陈慥非常惧内,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就记载了有关陈慥惧内的故事。《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说,陈慥的妻子柳氏(本名不详,民间称柳月娥)非常厉害又爱嫉妒。有时陈慥与宾客谈天谈得起劲,柳氏却摔锅打灶地骂将起来,弄得陈慥和宾客十分难堪。陈慥很怕老婆,不能拿老婆怎么样。于是苏轼赋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戏之曰:“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首诗翻译成白话就是这样的,“我的朋友真可怜,谈论佛法忘睡眠。忽听老婆一声吼,手杖落地心发抖。” 刻画出正在高谈阔论的陈慥听到老婆骂声时惊慌失措的可笑神态,幽默至极。 “河东”本是地名,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在魏晋至隋唐是柳姓人的郡望所在,故在此是指柳氏。狮子吼其实本是佛家的一个用语,意思是说,佛祖在众生面前讲法,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这里比喻柳氏骂声之洪亮。成语“河东狮吼”即来自此,比喻嫉妒而又厉害的妇人,来嘲笑怕老婆的男子。

戏剧:《狮吼记》

  明代戏曲作家汪廷讷又根据洪迈《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创作了戏剧《狮吼记》。

  《狮吼记》全剧二卷三十出,剧叙宋人陈慥,字季常,家居黄州。上京探访伯父不遇,与旧友苏轼每

  日携歌姬游赏。陈季常妻柳氏生性嫉妒,遣家仆催季常速归。不久苏轼谪黄州,与陈慥同游杏坞桃溪。柳氏担心他们与妓女鬼混,本不准他去。陈作了保证,如有妓女愿受罚打,柳氏才答应。后来柳氏打听到,果然有妓女陪他们游逛,回来便要打他。陈怕挨打,经苦苦哀求,改为在池边罚跪。正巧苏轼来访,陈慥急忙起身,柳氏怒号,且打骂不已,苏轼戏称为“狮子吼”。柳氏觉得苏东坡唆使其夫携妓游,又来干涉自己家的事,便把他赶出去了。

  柳氏还拉陈去县令处投诉,县令夫人出面袒护柳氏。为人拥至土地神处,土地娘娘也为柳氏作主。不久,柳氏又将陈慥痛责时,巫婆让陈慥变成一只白羊,柳氏惊怕,幡然省悟,为佛印禅师度脱,,偕赴灵山。数年后陈慥入朝为官,授东官伴读,各得其所。

  《狮吼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杰出的喜剧作品,其《梳妆》、《游春》、《跪池》、《三怕》诸出,一直盛行於昆曲舞台上,令观者捧腹绝倒。

陈慥的人物生平

  眉州青神(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字季常。生卒年不详。陈希亮第四子,少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北宋时,常从两骑挟二矢与苏轼游,并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折节读书,终不遇。家钜富,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并列,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晚年皆弃而不取,隐于黄州之歧亭(今麻城歧亭)。自号龙邱居士,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不与世相闻。人以其所著之帽方正高耸,似古之方山冠,因谓之“方山子”。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贬黄州,屡至探陈慥于岐亭,并为之作传【即《方山子传》】,始知其名。


  陈慥的故事主要见于苏轼《方山子传》、洪迈《容斋三笔》和戏剧《狮吼记》。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