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瓶口塞井中柴”出自唐代李洞的《赠入内供奉僧》,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óng píng kǒu sāi jǐng zhōng chái,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铜瓶口塞井中柴”全诗: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
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
赠入内供奉僧
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
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
诗意:这首诗是唐代李洞写给入内供奉僧的赠诗。诗中描述了僧人在宫殿内殿与皇帝谈经的情景以及僧人离开宫殿回到沃州隐居的计划。诗人以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禅宗僧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宁静禅意生活的向往。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禅宗僧人的气质和态度。第一句“内殿谈经惬帝怀”,表达了僧人能够与皇帝亲近交谈的优越地位,也暗示了僧人对皇帝的尊敬和教诲的重要性。接下来的两句:“沃州归隐计全乖”,揭示了僧人的隐居计划,表示了对安静隐退生活的向往。
下半部分的描写则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僧人归隐后的景象。诗中以“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来描述僧人回到自然中的情景。雀尾象征着寥寥数点自由的存在,而蝉声则代表着席卷整个街道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僧人归隐后追求的平和宁静。
最后两句诗用“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来描写僧人隐居的环境。石枕、铜瓶都是素朴的生活用具,象征着隐居生活的简单和自然。而将铜瓶口塞井中柴,则表现了僧人隐退生活的俭朴和与世隔绝。
最后一句:“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以夏天举行的西明讲为契机,表达了僧人对修行和传道的热情。宫人拔下凤钗,也显示出对僧人讲经的尊重和倾听。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景物描写的点睛之笔,展现了禅宗僧人追求心灵安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中呈现出诗人对尘世繁杂的厌倦与追求真理的渴望。
zèng rù nèi gòng fèng sēng
赠入内供奉僧
nèi diàn tán jīng qiè dì huái, wò zhōu guī yǐn jì quán guāi.
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
shù tiáo què wěi lái nán hǎi,
数条雀尾来南海,
yī dào chán shēng zào yù jiē.
一道蝉声噪御街。
shí zhěn wén hán shān lǐ yè, tóng píng kǒu sāi jǐng zhōng chái.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
yīn féng xià rì xī míng jiǎng, bù jué gōng rén bá fèng chāi.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
拼音:tóng píng kǒu sāi jǐng zhōng chái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九佳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