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未应终绝物”出自宋代陈著的《二月十八日过邑有感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ào wù wèi yīng zhōng jué wù,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造物未应终绝物”全诗:说著时难心自寒,斜阳焦土更无边。
故家空梦莺花地,残户不成蚕麦天。
造物未应终绝物,今年莫省是何年。
郁攸独免侵乡校,也向斯文要结缘。
诗词:《二月十八日过邑有感二首》
作者:陈著(宋代)
译文:
过去邑村的感触(上、下)
时光艰难,心中自感凄寒,
夕阳照耀的土地无边无际。
故乡家园如今空如梦,
居民贫困无法种植桑麦。
造物主并未完全放弃世间万物,
今年的景象又是何年呢?
郁攸(地名)独自免受战乱之苦,
也要依靠文化修养来结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陈著在宋代时期过去一个邑村的感受和思考。他描述了时光艰难,心中感到凄寒。夕阳照耀下的土地无边无际,映衬出乡村的荒凉景象。故乡家园如今空如梦,居民贫困无法种植桑麦,生活困苦。然而,作者认为造物主并未完全放弃世间万物,他思考着今年的景象又会如何发展。郁攸这个地名的村庄幸免于战乱之苦,这也使得文化修养成为他们结缘的依靠。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局和乡村现状的触动之情。作者通过描绘凄凉的景象,展现了乡村的贫困与荒凉,以及人们艰难生活的境况。然而,在这种困境中,作者并没有完全绝望,他提出了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思考。诗中的郁攸地名则象征着一种理想状态,那里的人们通过文化修养来免受战乱之苦,这种精神上的寄托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整首诗通过对时代和生活现状的反思,传达了作者对于人文精神力量的强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èr yuè shí bā rì guò yì yǒu gǎn èr shǒu
二月十八日过邑有感二首
shuō zhe shí nán xīn zì hán, xié yáng jiāo tǔ gèng wú biān.
说著时难心自寒,斜阳焦土更无边。
gù jiā kōng mèng yīng huā dì, cán hù bù chéng cán mài tiān.
故家空梦莺花地,残户不成蚕麦天。
zào wù wèi yīng zhōng jué wù, jīn nián mò shěng shì hé nián.
造物未应终绝物,今年莫省是何年。
yù yōu dú miǎn qīn xiāng xiào, yě xiàng sī wén yào jié yuán.
郁攸独免侵乡校,也向斯文要结缘。
拼音:zào wù wèi yīng zhōng jué wù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五物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