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旋遇以圣人知”出自宋代王溥的《诗一首》,诗句共8个字,诗句拼音为:chì xīn xuán yù yǐ shèng rén zh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赤心旋遇以圣人知”全诗:挥毫文战偶搴旗,待诏金华亦偶为。
白社遂当宗伯选,赤心旋遇以圣人知。
九霄是路荣虽极,三接承恩出每迟。
职在台司多少暇,亲师不及舞雩时。
诗一首
挥毫文战偶搴旗,
待诏金华亦偶为。
白社遂当宗伯选,
赤心旋遇以圣人知。
九霄是路荣虽极,
三接承恩出每迟。
职在台司多少暇,
亲师不及舞雩时。
中文译文:
写出一首诗
挥动毛笔,文战偶遇搴旗,
等待诏命,金华也是偶然而来。
白社(指白社会试)果然被选为宗伯,
赤心忽然遇到圣人的赏识。
九霄(天空)是我们前进的路,荣耀虽然极致,
但三次接受恩赐,每次出现都有些迟缓。
在任台司(官职)中有很多闲暇时光,
亲近老师的时间还不如举行舞雩(court dance to pray for rain)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王溥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的身世之感。诗人述说了自己踏入官场、成为官员的经历和感受。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在官场中的机遇是偶然而来的,他挥动文笔,参与文战,也是偶然地搴起旗帜,被注意到并得到机会。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被选为宗伯(官职),以及他的忠诚和才能被圣人所赏识。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在官场中的局限和不完美。虽然诗人在官场中担任高位,但从九霄来看,还有更高的目标和荣耀,但他每次接受恩赐时都有些迟缓。并且,诗人的职务虽然多有闲暇,但亲近老师的时间却少得可怜,无法像举行舞雩一样有所表达。
整首诗通过描述官场中的机遇、成就和局限,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思考和感慨。同时反映出了王溥对真正的荣耀和人生意义的追求,呼吁人们在追逐名利的同时,不忘内心的真诚和与师长的默契。
shī yī shǒu
诗一首
huī háo wén zhàn ǒu qiān qí, dài zhào jīn huá yì ǒu wèi.
挥毫文战偶搴旗,待诏金华亦偶为。
bái shè suì dāng zōng bó xuǎn, chì xīn xuán yù yǐ shèng rén zhī.
白社遂当宗伯选,赤心旋遇以圣人知。
jiǔ xiāo shì lù róng suī jí, sān jiē chéng ēn chū měi chí.
九霄是路荣虽极,三接承恩出每迟。
zhí zài tái sī duō shǎo xiá, qīn shī bù jí wǔ yú shí.
职在台司多少暇,亲师不及舞雩时。
拼音:chì xīn xuán yù yǐ shèng rén zhī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出生于官宦世家,948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953年,官至宰相。周恭帝时,上表请修《世宗实录》,与扈蒙、张淡等共同编修。郭威任枢密使时,率军平河中叛乱,聘为幕僚。957年,周世宗柴荣请王溥选择将帅,王溥举荐向拱,再次取得胜利。世宗死,赵匡胤势力强大,“王溥亦阴效诚款”,并献奉宅园取悦于他。赵匡胤黄袍加身返京,王溥“降阶先拜”。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初年,封祁国公,982年八月去世。谥文献。
王溥于后汉乾祐中进士及第,授秘书郎。时李守贞等三镇叛乱,汉廷派郭威讨伐,郭威素知王溥才学出众,辟其为从事,为之效力。叛乱平定后,缴获了一大批朝中官员与叛将往来交通的文书,郭威将名字记下,准备一一查实,王溥劝道:“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郭威作了皇帝之后,王溥步步高升:广顺初,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二年(952年),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三年(953年),加部侍郎,改端明殿学士。郭威临终时,所作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任命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任命下达后,郭威说:“吾无忧矣”,当日即死去。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北汉乘周太祖之丧,由刘崇亲自率兵大举南侵。周世宗召集群臣商议准备亲自迎敌,宰相中只有王溥一人,力主世宗御驾亲征。这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北汉的嚣张气焰,为后周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周世宗得胜还朝后,为褒扬王溥的远见卓识,加封其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发兵攻打秦、凤,王溥推荐向拱担任主帅,果然大获全胜,周世宗设宴庆贺,赐酒给王溥说:“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
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去世,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次年正月初一,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谎报契丹兵南犯,王溥、范质等未辨虚实,仓猝命赵匡胤率兵出征。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四日黎明,率军返回开封。在罗彦环的宝剑威逼下,王溥只好赽快给赵匡胤叩头,高称万岁。赵匡胤为安定人心,暂时保留了王溥的相位,并进位司空,但免去了他参知枢密院事的兼职,乾德二年(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开宝二年(969年)十月,迁太子太师,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982年)八月去世,时年61岁,谥文献。入宋以后,从表面上看王溥的地位在不断的上升,但实际上这只是赵匡胤笼络旧臣、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在逐步抬高其地位的同时,将其架空。
政治上的失意却使王溥有充裕的时间钻研学问。王溥家藏万卷,博学多识,尤长史学。周恭帝时,他曾上表请修《世宗实录》,恭帝命他与扈蒙、张淡、王格、董敦等共同编修,建隆二年八月,书成奏上。他又以唐苏冕所修《会要》仅详高祖至德宗九朝典制,崔铉修《续会要》亦止于宣宗,乃参以二书,复采宣宗至唐末史事,修成《唐会要》100卷,从帝号开篇,以四夷终卷,共分514事目,其细琐典故不能概以定目者,则别为杂录.附于各条之后,其中间载苏冕驳议,义例该备,足资考证,“于唐代沿革损益之制,极其详核”。特别是在苏、崔二书今已不存的情况下,该书是现存会要体史书中最早的一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王溥还广搜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诸朝旧史实录,分类纂辑,编成《五代会要》30卷,共分279事目,卷一至六记帝号与宫中制度、卷七记乐、卷八记礼、卷九记刑、卷十至十一记天文、卷十三至二十四记官制、卷二十五至二十六记民族与周边关系,内引诏令奏议等第一手资料颇多,极富史料价值。又因其成书在新、旧《五代史》之前,历来为史家所重,且欧阳修作《五代史》尊《春秋》之法,专务褒贬,许多重要史实,赖溥是编以传。四库馆臣称该书“收放失旧闻,厥功甚伟”,又说:“读五代史者,又何能无此一书哉!”
王溥的著作尚有《王溥集》20卷,《翰林酬唱集》(王溥与李昉、徐铉等唱和之作)1卷,均已散佚。
他虽屡居高位,但仍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