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尸祝宜弗废”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尸祝宜弗废”出自明代宋濂的《游泾川水西寺蕳叶八宣慰刘七都事章卞二元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ī zhù yí fú fèi,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尸祝宜弗废”全诗

《游泾川水西寺蕳叶八宣慰刘七都事章卞二元师》

尸祝宜弗废

水陆行兼旬,招摇月如醉。
筋弛遂莫支,神痴但思睡。
若非游名山,曷以豁幽闭。
泾川名汉县,宝胜标唐寺。
一往情已坚,百阏思转炽。
大川阻鸿溟,怒涛写滂濞。
仿佛号夫诸,昏蒙舞魑魅。
小舟劣容坐,大险曾不避。
中流震撼数,性命毫发计。
敛股不容摇,屏息恒独惴。
良久幸登陆,寸步怀千畏。
盘回行陇畦,迷眩失沟遂。
啮趾嵌剑石,衣冠排戟蔌。
身入青玉林,一白点群翠。
道过桓彝祠,古柏撑幽邃。
青红闪败壁,神鬼错飞旞。
忠精烨白虹,直欲贯天地。
周礼在所旌,尸祝宜弗废
敕书从天来,犹勒崇宁字。
象贤恨非古,奸丑亵神器。
南风啸林薄,吹落英雄泪。
俯仰感微衷,蛇行复西逝。
委移履上方,满目但椔翳。
云何黄檗灵,不敌郁攸崇。
卧钟蚀阴苔,孤塔挂晴荔。
大雄兜率还,真应天台萃。
木鱼午停声,林鼯晴出戏。
残僧五六辈,飖衲裹山隶。
奔趋失绳矩,面目剧芒刺。
别有白发师,野鹤鸡群异。
身披伽黎衣,云继泐潭裔。
揖客入邃筵,从容语非易。
呼童涤尊罍,为我出芳饵。
溪毛糁白姜,芝髓烹红胾。
群羞未终荐,三爵了不识。
汤饼银丝嫩,园荈雪涛试。
复出新篇什,自谓宗汉魏。
焜燿鸳鸯裘,错落麒麟罽。
似将三昧力,幻出千葩丽。
有时气雄拔,欲夺三军帅。
西取月氏头,北断坚昆臂。
谁知忧世心,尽雪沧江涕。
缁女尚如斯,蝉冠当不愧。
少焉出楸局,矜负骁与鸷。
雌雄将势分,黑白如鼎沸。
分甘东野拜,难续西林志。
长啸出山来,荒云密如毳。
归宿山县中,穷愁复相滞。
粮绝诸傔愠,濑激良朋忌。
褰衣步明月,忧极不思寐。
忆昔山林居,岂识道途累。
崖色夫容开,洞水冰帘腻。
渊龙学人吟,夜猿呼鹤唳。
采岚术可餐,钓渚鲜堪哜。
负此济胜姿,奈何心不悸。
所幸二三友,酸咸同所嗜。
钩理抉神扃,探玄发天秘。
虽于嘻笑间,亦足洗蒙罻。
此生已任运,泉石随所值。
敬亭在望青,行行勿迂辔。


赏析


水上行走二十天,招摇星月亮像喝醉了。
筋松弛结果不支持,神痴只想睡觉。
如果不是游览名山,为什么要用开阔禁闭。
泾川县名称汉,宝胜标唐寺。
一往情已坚,老板考虑转盛。
大河阻挡鸿溟,怒涛写谤澳。
仿佛号对那些,黄昏蒙舞妖怪。
小船劣地坐,大的风险却不避。
中流震撼了,生命毫从计算。
收股不容动摇,屏住呼吸总是单独惴惴不安。
很久到登陆,寸步怀千害怕。
盘回行垄畦,迷迷惑失去沟就。
咬脚趾嵌剑石,衣冠排戟蔬菜。
身入青玉林,一个白点群翠色。
路过桓彝祭,古柏撑幽深。
青红闪败壁,鬼神错飞逃走。
忠心耿耿烨白虹,要一直贯天地。
周礼在所表彰,尸祝应该不废。
敕书从天上来,犹勒崇宁字。
象贤恨不是古代,奸诈的敌人亵渎神器。
南风长啸丛林,吹落英雄泪。
俯仰感微衷,蛇行再往西去。
委托转移鞋上方,满目只是椔遮蔽。
如何黄檗灵,不敌郁所尊崇。
躺在钟日食阴苔,我塔挂晴荔。
大英雄兜率返回,真应天台荟萃。
木鱼中午停声,林鼯鼠晴天出戏。
残和尚五六批,出钠包山属于。
奔走失绳矩,脸剧芒刺。
别有白头发师,野鹤鸡群不同。
身披着伽梨衣,云继续开裂潭边。
请客人进入深邃席,从容不迫地说不容易。
呼唤童子涤尊彝,当我从芳饵。
溪毛撒白姜,芝髓煮红块、。
群害羞没有最终推荐,三封了不认识。
汤饼银丝嫩,园荈雪冲击试验。
又出新作品,从对宗汉魏。
焜耀鸳鸯大衣,错落麒麟厨。
似乎将三昧力,幻出千朵美丽。
有时气雄拔,要想夺取三军统帅。
向西攻取月氏头,北断坚昆手臂。
谁知道忧虑世人心,全部雪澜沧江泪。
黑女还如此,蝉冠不应该羞愧。
一会儿出来楸局,以负骁和凶猛。
雌雄将势分,黑白像开了锅。
甘愿东野拜,难续西林志。
长啸出山来,荒说密如绒毛。
归宿山县中,穷困忧愁又相滞留。
粮食断绝那些谦生气,急流冲击好朋友嫉妒。
撩起衣服明月,忧虑极不想入睡。
回忆从前山林居,难道认识道路多次。
崖色那容开,洞水冰帘腻。
深渊龙学人吟诵,夜猿叫鹤唳。
采岚术可餐,垂钓很少能尝。
辜负这成功胜利姿态,为什么心不。。
所到两三个朋友,酸咸同所爱。
钩理挖神锁,探讨黑头发天秘。
虽然在哈哈笑之间,也可以洗蒙大小刑。
此生已任运,泉石随所遇到。
敬亭在望青,行行不要绕绳。

“尸祝宜弗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óu jīng chuān shuǐ xī sì jiān yè bā xuān wèi liú qī dōu shì zhāng biàn èr yuán shī
游泾川水西寺蕳叶八宣慰刘七都事章卞二元师

shuǐ lù xíng jiān xún, zhāo yáo yuè rú zuì.
水陆行兼旬,招摇月如醉。
jīn chí suì mò zhī, shén chī dàn sī shuì.
筋弛遂莫支,神痴但思睡。
ruò fēi yóu míng shān, hé yǐ huō yōu bì.
若非游名山,曷以豁幽闭。
jīng chuān míng hàn xiàn, bǎo shèng biāo táng sì.
泾川名汉县,宝胜标唐寺。
yī wǎng qíng yǐ jiān, bǎi è sī zhuǎn chì.
一往情已坚,百阏思转炽。
dà chuān zǔ hóng míng, nù tāo xiě pāng bì.
大川阻鸿溟,怒涛写滂濞。
fǎng fó hào fū zhū, hūn mēng wǔ chī mèi.
仿佛号夫诸,昏蒙舞魑魅。
xiǎo zhōu liè róng zuò, dà xiǎn céng bù bì.
小舟劣容坐,大险曾不避。
zhōng liú zhèn hàn shù, xìng mìng háo fà jì.
中流震撼数,性命毫发计。
liǎn gǔ bù róng yáo, bǐng xī héng dú zhuì.
敛股不容摇,屏息恒独惴。
liáng jiǔ xìng dēng lù, cùn bù huái qiān wèi.
良久幸登陆,寸步怀千畏。
pán huí xíng lǒng qí, mí xuàn shī gōu suì.
盘回行陇畦,迷眩失沟遂。
niè zhǐ qiàn jiàn shí, yì guān pái jǐ sù.
啮趾嵌剑石,衣冠排戟蔌。
shēn rù qīng yù lín, yī bái diǎn qún cuì.
身入青玉林,一白点群翠。
dào guò huán yí cí, gǔ bǎi chēng yōu suì.
道过桓彝祠,古柏撑幽邃。
qīng hóng shǎn bài bì, shén guǐ cuò fēi suì.
青红闪败壁,神鬼错飞旞。
zhōng jīng yè bái hóng, zhí yù guàn tiān dì.
忠精烨白虹,直欲贯天地。
zhōu lǐ zài suǒ jīng, shī zhù yí fú fèi.
周礼在所旌,尸祝宜弗废。
chì shū cóng tiān lái, yóu lēi chóng níng zì.
敕书从天来,犹勒崇宁字。
xiàng xián hèn fēi gǔ, jiān chǒu xiè shén qì.
象贤恨非古,奸丑亵神器。
nán fēng xiào lín báo, chuī luò yīng xióng lèi.
南风啸林薄,吹落英雄泪。
fǔ yǎng gǎn wēi zhōng, shé xíng fù xī shì.
俯仰感微衷,蛇行复西逝。
wěi yí lǚ shàng fāng, mǎn mù dàn zī yì.
委移履上方,满目但椔翳。
yún hé huáng bò líng, bù dí yù yōu chóng.
云何黄檗灵,不敌郁攸崇。
wò zhōng shí yīn tái, gū tǎ guà qíng lì.
卧钟蚀阴苔,孤塔挂晴荔。
dà xióng dōu shuài hái, zhēn yìng tiān tái cuì.
大雄兜率还,真应天台萃。
mù yú wǔ tíng shēng, lín wú qíng chū xì.
木鱼午停声,林鼯晴出戏。
cán sēng wǔ liù bèi, yáo nà guǒ shān lì.
残僧五六辈,飖衲裹山隶。
bēn qū shī shéng jǔ, miàn mù jù máng cì.
奔趋失绳矩,面目剧芒刺。
bié yǒu bái fà shī, yě hè jī qún yì.
别有白发师,野鹤鸡群异。
shēn pī jiā lí yī, yún jì lè tán yì.
身披伽黎衣,云继泐潭裔。
yī kè rù suì yán, cóng róng yǔ fēi yì.
揖客入邃筵,从容语非易。
hū tóng dí zūn léi, wèi wǒ chū fāng ěr.
呼童涤尊罍,为我出芳饵。
xī máo sǎn bái jiāng, zhī suǐ pēng hóng zì.
溪毛糁白姜,芝髓烹红胾。
qún xiū wèi zhōng jiàn, sān jué liǎo bù shí.
群羞未终荐,三爵了不识。
tāng bǐng yín sī nèn, yuán chuǎn xuě tāo shì.
汤饼银丝嫩,园荈雪涛试。
fù chū xīn piān shí, zì wèi zōng hàn wèi.
复出新篇什,自谓宗汉魏。
kūn yào yuān yāng qiú, cuò luò qí lín jì.
焜燿鸳鸯裘,错落麒麟罽。
shì jiāng sān mèi lì, huàn chū qiān pā lì.
似将三昧力,幻出千葩丽。
yǒu shí qì xióng bá, yù duó sān jūn shuài.
有时气雄拔,欲夺三军帅。
xī qǔ ròu zhī tóu, běi duàn jiān kūn bì.
西取月氏头,北断坚昆臂。
shéi zhī yōu shì xīn, jǐn xuě cāng jiāng tì.
谁知忧世心,尽雪沧江涕。
zī nǚ shàng rú sī, chán guān dāng bù kuì.
缁女尚如斯,蝉冠当不愧。
shǎo yān chū qiū jú, jīn fù xiāo yǔ zhì.
少焉出楸局,矜负骁与鸷。
cí xióng jiāng shì fēn, hēi bái rú dǐng fèi.
雌雄将势分,黑白如鼎沸。
fēn gān dōng yě bài, nán xù xī lín zhì.
分甘东野拜,难续西林志。
cháng xiào chū shān lái, huāng yún mì rú cuì.
长啸出山来,荒云密如毳。
guī sù shān xiàn zhōng, qióng chóu fù xiāng zhì.
归宿山县中,穷愁复相滞。
liáng jué zhū qiàn yùn, lài jī liáng péng jì.
粮绝诸傔愠,濑激良朋忌。
qiān yī bù míng yuè, yōu jí bù sī mèi.
褰衣步明月,忧极不思寐。
yì xī shān lín jū, qǐ shí dào tú lèi.
忆昔山林居,岂识道途累。
yá sè fū róng kāi, dòng shuǐ bīng lián nì.
崖色夫容开,洞水冰帘腻。
yuān lóng xué rén yín, yè yuán hū hè lì.
渊龙学人吟,夜猿呼鹤唳。
cǎi lán shù kě cān, diào zhǔ xiān kān jì.
采岚术可餐,钓渚鲜堪哜。
fù cǐ jì shèng zī, nài hé xīn bù jì.
负此济胜姿,奈何心不悸。
suǒ xìng èr sān yǒu, suān xián tóng suǒ shì.
所幸二三友,酸咸同所嗜。
gōu lǐ jué shén jiōng, tàn xuán fā tiān mì.
钩理抉神扃,探玄发天秘。
suī yú xī xiào jiān, yì zú xǐ méng wèi.
虽于嘻笑间,亦足洗蒙罻。
cǐ shēng yǐ rèn yùn, quán shí suí suǒ zhí.
此生已任运,泉石随所值。
jìng tíng zài wàng qīng, xíng xíng wù yū pèi.
敬亭在望青,行行勿迂辔。

“尸祝宜弗废”平仄韵脚


拼音:shī zhù yí fú fèi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一队

作者简介


宋濂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作者介绍


宋濂的生平

  宋濂生于1310年十月十三日(11月4日),明代散文家,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或太史公。浦江(今浙江金华市付村镇上柳村)人。远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其后裔屡次迁徙,至六世祖始从义乌迁金华潜溪(今金东区傅村上柳家村),后举家迁居浦江青萝山,又谓浦江人。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 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1381年五月二十日(6月12日),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后谥文宪。

  明初,读书于青萝山中,藏书楼名“青萝山房”,又名“萝山书室”聚书8万余卷,史称“明初藏书家首推宋濂”。多聚善本、孤本。如《长庆集》、《春秋经传集解》、《史记》、《文选》、《群书事林广记》等,为北宋缕版,后经兵火战乱,复本已毁,唯独他藏有小宋版,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稀世珍本。他的藏书流传至清代,钱曾、黄丕烈、潘祖荫等人曾分别递藏过。藏书印有“宋景濂藏书”、“金华宋氏景濂”、“景濂印”、“太史氏”、“玉堂学士之印”等。

宋濂的介绍

  宋濂青年时代因元末战乱迁居浦江,于青萝山中筑室读书,因名其楼为“青萝山 房”。兵祸之后,官私藏书毁损严重,而宋濂因隐居山中,仍能坐拥书城。明祁承汉《澹生堂藏书红》说:“胜国兵火之后,宋文宪公读书青萝山中,便已藏书万卷。”清载殿泗《风希堂文集》卷二《宋文宪公全集序》则说宋濂“始自潜溪徒浦江,得卷氏藏书之富,首推宋濂 ”。

  宋濂藏书之精华,有少数流入清人之手。如北宋本《长庆集》,先后为钱曾、黄丕烈、潘祖荫所藏。《百宋一廛赋》:“庐山《长庆》,见取六丁;金华太史,独著精灵。”注:“《长庆集》北宋时镂版,所谓‘庐山本’者。庚寅一炬,种子断绝,唯此金华宋氏景濂所藏小宋本,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稀世珍。”又有宋本《春秋经传集解》、《史记》、《文选》等流入清宫内府,《天禄琳琅续编》有记。宋濂还曾藏有宋刊《事林广记》,后归广东丁日昌,《持静斋书目》著录。

  道统文学观由来已久,但这里也有区别:以韩愈、欧阳修为代表的唐宋古文家,在理论上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的工具性,但并不轻视“文”;宋代理学家看到他们的不彻底性,于是提出“文道合一”甚至“作文害道”的论点,以防文人在“道”之外又受“文”的诱惑。宋濂的文学思想便是沿着理学家的极端观点。在《文原》一文中,他强调了文“非专指辞翰之文”,而是道的“象”即显现,文与道相始终,道在哪里,文亦在哪里。在其他文章中,宋濂也反复提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白云稿序》);“文外无道,道外无文”(《徐教授文集序》)。

  以这种理论批评古代作家,就显出非常偏狭的态度。如在《徐教授文集序》中,宋濂公然提出孟子死后,“世不复有文”;贾谊、司马迁所得的仅是“皮肤”,韩愈、欧阳修所得的也仅是“骨骼”,只有到了宋代几位大儒,才“得其心髓”,才算得上“六经之文”。至于明显不合“温柔敦厚”标准的各种文章,在宋濂看来,更是“非文也”。  “文道合一”论是一种受官方支持立场,这一点可以由《元史》的体例得到证明。自范晔《后汉书》分立《儒林》、《文苑》两传,以区分经学之士与文学之士,后代官修正史多沿袭之。《元史》却取消了这种区分,单立《儒林传》,认为“经艺文章,不可分而为二”,“文不本于六艺,又乌足谓之文哉!”《元史》是奉朱元璋诏命修撰的,这样做当然迎合了他的意思。在朝廷正式支持下,这种理论必然给文学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宋濂的文集中,大量充斥着美化、歌颂明初统治集团上层人物及表彰贞节妇女的作品,这大概就是他的“道统”文学的集中表现。但历史已经获得的进展,即使用强力去扭转,也还是有困难。所以,就是在宋濂身上,也还是存在两面性。

  宋濂在元末与杨维桢交谊甚笃,明初杨氏去世后,他为之作墓志铭,对杨的文学才能和成就推崇备至,甚至以相当宽容的语气描绘其晚年“旷达”和“玩世”的生活情态,这和他的严厉的理论颇不谐调。他另外还有一些散文,对生活实际比较尊重,因而在宣扬某种道德观念的同时,比较接近真实的人性。如《王冕传》,写出一个元末“狂士”的精神面貌,开头描写王冕少年读书情形的一节,颇有情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又如《鹿皮子墓志铭》详细介绍陈樵“屏去传注,独取遗经”而自成一家的思想成就,《竹溪逸民传》写出一个出世高士的形象,由于作者对不同的人物个性能取一种同情的态度,都写得较出色。《送东阳马生 序》自述早年在贫寒中求学的艰苦,也很真实动人。

  宋濂的散文文辞简练典雅,少作铺排渲染。但偶尔有些描写的片断,也能写得相当秀美。各种文体往往各具特点,可以看出变化,不是那么僵板。总的说来,他的文章风格具有密吻于道德规范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纯熟的技巧,所以能够成为明初文学风尚的典范。

  对于宋濂来说,非常可悲的是朱元璋根本不承认他是什么“大儒”,而带有侮辱性地称之为“文人”(见《明史·桂彦良传》)。因为在朱元璋的政治体制中,已不能够允许有“大儒”——社会的思想指导者存在,皇帝本人就是思想指导者。宋濂最后其实是死于无辜,也反映出明初政治的严酷。

  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

  朱元璋称他是“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的文学成就

  宋濂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纪传如《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均能抓住细节,突出性格,渲染无多,感染却深;写景如《桃花涧修契诗序》、《环翠亭记》,简洁清秀,迈似欧阳修。著作计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龙门子》又名《诸子辩》、《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翰苑集》、《芝园集》等。后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送东阳马生序》收录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单元。

宋濂的纪念建筑

故居遗址
  宋濂故居遗址位于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上柳家与禅定寺中间,潜溪南岸:面积约400多平方米。 在距上柳家东北角约200米处,这座据说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1800多年)的古老寺庙——“禅定古寺”,这里香火旺盛,来自义乌和金华本地的香客络绎不绝。据“金东区人民政府网站”记载,禅定寺曾经是金义浦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活动场所,是金东区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场所。

祠堂
  兰溪梅江镇宋宅聚居宋濂后裔三千,建有家庙一处,横溪宋宅村宋濂祠堂离兰溪市区37公里。这位明初文学家的祠堂如今隐没在一片荒草之中,虽然兰溪市政府于2005年11月3日公布宋濂祠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现实是无人照看无人修缮,根据文物保护“分级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兰溪市文广局要求宋宅村成立修缮组织。尽快实施修缮保护,目前在宋宅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已筹集资金7万余元,将在近期动工修缮。地方政府也将根据修缮工程量,给予首期2万元的资金补助。

宋濂的评价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称颂为“一代名儒”和“当今文章第一”。朱元璋赞颂他是“开国文臣之首”。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时已改宁越府,命知府王显宗开郡学,因以濂及叶仪为《五经》师。明年三月,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基佐军中谋议,濂亦首用文学受知,恒侍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太祖御端门,口释黄石公《三略》。濂曰:“《尚书》二《典》、三《谟》,帝王大经大法毕具,愿留意讲明之。”已,论赏赉,复曰:“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太祖悉称善。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孝友敬恭、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明年二月,儒士欧阳佑等采故元元统以后事迹还朝,仍命濂等续修,六越月再成,赐金帛。是月,以失朝参,降编修。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令入禁中文华堂肄业,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知事叶以从葬之莲花山下。蜀献王慕濂名,复移茔华阳城东。弘治九年,四川巡抚马俊奏:“濂真儒翊运,述作可师,黼黻多功,辅导著绩。久死远戍,幽壤沉沦,乞加恤录。”下礼部议,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