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鞭萍实驿”出自宋代赵蕃的《呈潘文叔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íng biān píng shí yì,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鸣鞭萍实驿”全诗:岳寺分携后,邮亭邂逅时。
鸣鞭萍实驿,分韵木犀诗。
契阔书忘素,飘零鬓益丝。
我归宁偶尔,君至忽于斯。
《呈潘文叔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潘文叔的离别和重逢情景,通过描写交错的时光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重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岳寺分携后,邮亭邂逅时。
鸣鞭萍实驿,分韵木犀诗。
契阔书忘素,飘零鬓益丝。
我归宁偶尔,君至忽于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岳寺分别和邮亭相逢为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潘文叔的离合之情。诗人离开岳寺后,在邮亭偶然相遇,鞭声鸣响,彼此心中都充满了激动和喜悦。邮亭是诗人和潘文叔相见的地方,象征着友谊的纽带和重逢的喜悦。
诗中提到的“萍实驿”是一种植物,通过描绘鞭声萍实驿,使得情景更为生动。而“分韵木犀诗”则是指诗人和潘文叔写作时相互启发,彼此交流。这些细节揭示了诗人与潘文叔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共同的文学追求。
诗中还提到了“契阔书忘素”和“飘零鬓益丝”,表达了诗人在分别中怀念潘文叔的情感。契阔书忘素意味着即使时光流转,他们之间的情谊依然牢固,不会因为分别而淡忘。而飘零鬓益丝则描绘了诗人在岁月中的飘零和苍老,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潘文叔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我归宁偶尔,君至忽于斯”表达了诗人归来时的偶然相遇和友谊的再次降临,传递了欣喜和惊喜之情。这种友谊的宝贵和不期而遇的美妙瞬间使整首诗词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总的来说,《呈潘文叔二首》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和重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重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友谊的真挚和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chéng pān wén shū èr shǒu
呈潘文叔二首
yuè sì fēn xié hòu, yóu tíng xiè hòu shí.
岳寺分携后,邮亭邂逅时。
míng biān píng shí yì, fēn yùn mù xī shī.
鸣鞭萍实驿,分韵木犀诗。
qì kuò shū wàng sù, piāo líng bìn yì sī.
契阔书忘素,飘零鬓益丝。
wǒ guī níng ǒu ěr, jūn zhì hū yú sī.
我归宁偶尔,君至忽于斯。
拼音:míng biān píng shí yì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