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屈惟应内史知”出自唐代张籍的《赠贾岛》,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ēn qū wéi yīng nèi shǐ zhī,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身屈惟应内史知”全诗:篱落荒凉僮仆饥,乐游原上住多时。
蹇驴放饱骑将出,秋卷装成寄与谁。
拄杖傍田寻野菜,封书乞米趁时炊。
姓名未上登科记,身屈惟应内史知。
赠贾岛
篱落荒凉僮仆饥,
乐游原上住多时。
蹇驴放饱骑将出,
秋卷装成寄与谁。
拄杖傍田寻野菜,
封书乞米趁时炊。
姓名未上登科记,
身屈惟应内史知。
中文译文:
篱落破败,仆人饥饿,
在原野上快乐地居住了很久。
蹇驴吃饱后放出来准备出发,
将装好的秋卷寄给谁?
拄着拐杖在田地边寻找野菜,
用封装好的书籍和乞来的米煮饭。
名字还未上榜登科记,
身屈从官僚知道。
诗意:
这首诗是张籍送给贾岛的一首赠诗,诗人描绘了贾岛的困境和生活方式。
贾岛生活的篱落已经荒废,仆人们饥饿不堪。尽管生活困苦,但他却乐在原野上住了很长时间,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诗中提到的蹇驴是贾岛的交通工具,平时放养在原野上。它饱食一顿,就准备出发了。诗人通过描述贾岛的交通工具,暗示他是个行脚的文人。
贾岛将他的作品装订成秋卷寄给谁,暗示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有文才,并希望能将自己的作品传承下去。
贾岛的生活简朴,他在田地边拄着拐杖寻找野菜,使用乞来的米炊饭。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贾岛独立自主、不拘泥于世俗的精神。
诗中提到贾岛的名字还未上榜登科记,表明他尚未被官方认可,身份低微。但他却深信,只有官僚文人才能理解他的境地和文学成就。
整首诗传达了贾岛的清贫和独立精神,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官僚体制的不屑。赠诗也显示了诗人张籍对贾岛的敬重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贾岛的贫困生活和对自由的不羁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传递出了一种饱含敬意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贾岛的描写,反映了时代底层文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对贾岛的赞美和致敬。
参考译文:
In a desolate cottage, servants suffer from hunger,
But you've lived happily on the plain for a long time.
When the lame mule has had enough food and is ready to go,
To whom will you send your autumn scroll?
You lean on your crutch while searching for wild vegetables by the fields,
And cook rice with the books you've sealed and begged for food.
Your name has not yet appeared on the list of scholars,
But only officials know about your hardships.
zèng jiǎ dǎo
赠贾岛
lí luò huāng liáng tóng pú jī, lè yóu yuán shàng zhù duō shí.
篱落荒凉僮仆饥,乐游原上住多时。
jiǎn lǘ fàng bǎo qí jiāng chū,
蹇驴放饱骑将出,
qiū juǎn zhuāng chéng jì yú shuí.
秋卷装成寄与谁。
zhǔ zhàng bàng tián xún yě cài, fēng shū qǐ mǐ chèn shí chuī.
拄杖傍田寻野菜,封书乞米趁时炊。
xìng míng wèi shàng dēng kē jì, shēn qū wéi yīng nèi shǐ zhī.
姓名未上登科记,身屈惟应内史知。
拼音:shēn qū wéi yīng nèi shǐ zhī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