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逐暮潮”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徐大夫赴广州》,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óu chuán zhú mù cháo,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楼船逐暮潮”全诗:上将坛场拜,南荒羽檄招。
远人来百越,元老事三朝。
雾绕龙山暗,山连象郡遥。
路分江淼淼,军动马萧萧。
画角知秋气,楼船逐暮潮。
当令输贡赋,不使外夷骄。
《送徐大夫赴广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诗。它描述了作者送别徐大夫前往广州的情景,表达了对徐大夫的敬佩和祝愿,并反映了唐代政治和外交的一些现实情况。
译文:
上将在坛场上受封拜,南方边疆发出征兵的召令。
遥远的人们纷纷来投奔,贤者为三朝的先贤效力。
雾绕着龙山笼罩,连绵的山脉里有象郡。
道路分出江水波荡荡,军队行进马蹄声凄凄。
从乐声中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楼船紧随黄昏潮水。
要求输送贡赋,不让外夷猖獗傲慢。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的场景切入,展现了唐代政治和外交的现实情况。作者用诗歌表达了对徐大夫的赞颂和祝愿,同时也体现了对国家安定和外交关系的关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具体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画面。通过描写上将坛场的拜访仪式、南方征兵的紧迫局势,作者表达了对徐大夫的敬佩和祝愿,并借此反映了当时唐代政治和外交的一些现实情况。整首诗笔触舒展流畅,展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同时,诗中用字简练、意境明快,给人以深入而真实的感觉。整首诗通过表面的送别场景,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政治触觉和对国家安定的关心。
sòng xú dài fū fù guǎng zhōu
送徐大夫赴广州
shàng jiàng tán chǎng bài, nán huāng yǔ xí zhāo.
上将坛场拜,南荒羽檄招。
yuǎn rén lái bǎi yuè, yuán lǎo shì sān cháo.
远人来百越,元老事三朝。
wù rào lóng shān àn, shān lián xiàng jùn yáo.
雾绕龙山暗,山连象郡遥。
lù fēn jiāng miǎo miǎo, jūn dòng mǎ xiāo xiāo.
路分江淼淼,军动马萧萧。
huà jiǎo zhī qiū qì, lóu chuán zhú mù cháo.
画角知秋气,楼船逐暮潮。
dāng lìng shū gòng fù, bù shǐ wài yí jiāo.
当令输贡赋,不使外夷骄。
拼音:lóu chuán zhú mù cháo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