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只有天台杖一寻”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只有天台杖一寻”出自唐代齐己的《梓栗杖送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yǒu tiān tāi zhàng yī xú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只有天台杖一寻”全诗

《梓栗杖送人》

只有天台杖一寻

禅家何物赠分襟,只有天台杖一寻
拄去客归青洛远,采来僧入白云深。
游山曾把探龙穴,出世期将指佛心。
此日江边赠君后,却携筇杖向东林。


赏析


中文译文:
梓栗杖送人,禅家何物赠分襟,
只有天台杖一寻。
拄去客归青洛远,采来僧入白云深。
游山曾把探龙穴,出世期将指佛心。
此日江边赠君后,却携筇杖向东林。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齐己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人将一根梓和栗木制成的拐杖送给了某人,并探讨了禅宗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哲思。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禅宗精神。诗的第一句“禅家何物赠分襟”,表明禅宗修行者通常没有什么值得奉献的物品,只有一根地道的天台禅杖才能表达他们对别人的祝福和送别之情。第二至第四句描述了禅杖的由来以及由此产生的禅宗探索和修行。诗人用“拄去客归青洛远”,表达了诗人送别客人时的离愁别绪,意味着禅宗修行的远行和别离。接下来的“采来僧入白云深”,则象征着禅宗修行者彻底融入宇宙之中,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越世俗的境地。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诗人曾经亲眼见证过的山水风景和寻找自我解脱的历程。最后两句“此日江边赠君后,却携筇杖向东林”,表达了禅宗修行者送别之后将自己的拐杖带在身边,继续修行的决心和追求。整首诗清新脱俗,意味深长,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内心的追求和对自由与境界的向往。

“只有天台杖一寻”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ǐ lì zhàng sòng rén
梓栗杖送人

chán jiā hé wù zèng fēn jīn, zhǐ yǒu tiān tāi zhàng yī xún.
禅家何物赠分襟,只有天台杖一寻。
zhǔ qù kè guī qīng luò yuǎn,
拄去客归青洛远,
cǎi lái sēng rù bái yún shēn.
采来僧入白云深。
yóu shān céng bǎ tàn lóng xué, chū shì qī jiāng zhǐ fó xīn.
游山曾把探龙穴,出世期将指佛心。
cǐ rì jiāng biān zèng jūn hòu, què xié qióng zhàng xiàng dōng lín.
此日江边赠君后,却携筇杖向东林。

“只有天台杖一寻”平仄韵脚


拼音:zhǐ yǒu tiān tāi zhàng yī xún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作者简介


齐己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作者介绍


齐己的生平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

齐己的社会地位

  齐己虽皈依佛门,却钟情吟咏,诗风古雅,格调清和,为唐末著名诗僧,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多有赞誉。五律《登祝融峰》,王夫之评为“南岳诸作,此空其群”。与贯休、皎然、尚颜等齐名,其传世作品数量居四僧之首。又与郑谷、曹松、沈彬、廖凝、徐仲雅等当时名士结为方外诗友,时相唱和。尝以《早梅》诗谒郑谷,谷改其“昨夜数枝开”为“昨夜一枝开”,遂拜谷为“一字师”。时人以其诗作高产且多佳作,又因他颈上有一痈瘤,戏谓之“此诗囊是也”。

齐己的著作

  著有《白莲集》十卷、诗论《风骚指格》一卷传于后世。《全唐诗》收录了其诗作800余首,数量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由齐己的学生西文辑印行世的《白莲集》,共收诗歌809首,以雕版刻印于938年(后晋天福三年),比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书唐代《金刚经》仅迟70年。所以它是至今已知的湖南文人诗文集中最早的雕版书。今人王秀林编有《齐己诗集校注》。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