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蜍清浸婆娑影”出自宋代洪咨夔的《朝南以诗送巴石研屏香几用韵·研屏》,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chú qīng jìn pó suō yǐ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玉蜍清浸婆娑影”全诗:天上何有修月斧,巧将余刃斲巴山。
玉蜍清浸婆娑影,正在微雪点缀间。
《朝南以诗送巴石研屏香几用韵·研屏》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上何有修月斧,
巧将余刃斲巴山。
玉蜍清浸婆娑影,
正在微雪点缀间。
诗意:
这首诗以描述一个砚屏(研墨用的石头)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和文化艺术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砚屏,借景抒发了对月亮、巴山、玉蜍以及微雪的美感与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天上的月亮和巴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和意境的画面。首句"天上何有修月斧,"中的"修月斧"表达了月亮之美的意象,将月亮比喻为一把精心打磨的斧子。接着,诗人将自己的才华比作"余刃",用巧妙的手法斩割着巴山的景色。这里,"巴山"代表着自然山水之美,而"余刃"则象征着诗人的才华之剑。
接下来的两句"玉蜍清浸婆娑影,正在微雪点缀间。"描绘了玉蜍在清澈的水中的倒影,与微雪相互辉映的景象。"玉蜍"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象征,代表着纯洁和雅致。诗中的玉蜍清澈地浸泡在水中,与微雪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细腻而美丽的画面。
整首诗以意象丰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和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赞美。通过将自然景观和文化意象融入诗歌中,诗人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这首诗词给人以清新、典雅、唯美的感受,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cháo nán yǐ shī sòng bā shí yán píng xiāng jī yòng yùn yán píng
朝南以诗送巴石研屏香几用韵·研屏
tiān shàng hé yǒu xiū yuè fǔ, qiǎo jiāng yú rèn zhuó bā shān.
天上何有修月斧,巧将余刃斲巴山。
yù chú qīng jìn pó suō yǐng, zhèng zài wēi xuě diǎn zhuì jiān.
玉蜍清浸婆娑影,正在微雪点缀间。
拼音:yù chú qīng jìn pó suō yǐng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三梗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洪咨夔(1176~1236),嘉泰元年(1201)进士。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洪咨夔为人正直敢言。在现存的 920多首诗里,像"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这样直接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诗句并不少见。又如《次韵闵饥》其一写道"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已接触到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他感叹"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足见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讽刺官吏、讥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诗,最为淋漓痛快。他善于描写农村景物,如描绘牧童"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夏至过东市》其一),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不过他受江西诗派影响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
著作有《平斋文集》32卷、《平斋词》1卷等。其《平斋文集》所收多为讲经及制诰之文,余为诗歌、杂文,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风格颇似辛弃疾,清毛晋将其刊入《宋六十名家词》。《平斋文集》3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又有洪氏《晦木斋丛书》本,收诗寥寥。《平斋词》有汲古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