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宿灵台伴烟月”出自唐代皇甫冉的《酬李补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sù líng tái bàn yān yuè,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夕宿灵台伴烟月”全诗:十年归客但心伤,三径无人已自荒。
夕宿灵台伴烟月,晨趋建礼逐衣裳。
偶因麋鹿随丰草,谬荷鸳鸾借末行。
纵有谏书犹未献,春风拂地日空长。
酬李补阙
十年归客但心伤,
三径无人已自荒。
夕宿灵台伴烟月,
晨趋建礼逐衣裳。
偶因麋鹿随丰草,
谬荷鸳鸾借末行。
纵有谏书犹未献,
春风拂地日空长。
中文译文:
回赠李补阙
十年作为回归的客人,只有心中的伤痛,
三条小径无人,早已荒废。
夜晚宿在灵台,伴着烟雾和月亮,
早晨匆匆赶去建礼,随着衣裳。
偶然会因为麋鹿而随着肥美的草食,
不经意中承担起帝王的使命。
尽管有着谏言的书信,但仍未献上,
春风拂过大地,日子却空长。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皇甫冉写给李补阙的回赠诗。诗人表达了回归京城十年间的种种不快与心伤。诗人形容自己回来后的三条径路荒废无人,暗示着他在回京后受到的冷遇与孤寂。他唤起了灵台的景象,夜晚与烟雾、月亮为伴,早晨赶去进行朝廷礼仪,这是作为回归官员的常态。然而,他因为遭遇,虽然卸下御服,却依然承担着帝王的使命,出使边关。尽管有着很多的谏言和劝告要上书,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他还未能将这些意见呈递给皇帝。最后,诗人感慨春风拂过大地,日子却依然是空长的。整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悲凉和无奈。
赏析:
皇甫冉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自己回到京城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内心的郁闷与失落。诗中所叙述的场景表现了他对政治事务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人通过写景、抒怀,将个人遭遇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呈现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权力的思考。整首诗行云流水,形象描绘逼真,表达了诗人内心和社会的融合之感,堪称佳作。
chóu lǐ bǔ quē
酬李补阙
shí nián guī kè dàn xīn shāng, sān jìng wú rén yǐ zì huāng.
十年归客但心伤,三径无人已自荒。
xī sù líng tái bàn yān yuè,
夕宿灵台伴烟月,
chén qū jiàn lǐ zhú yī shang.
晨趋建礼逐衣裳。
ǒu yīn mí lù suí fēng cǎo, miù hé yuān luán jiè mò xíng.
偶因麋鹿随丰草,谬荷鸳鸾借末行。
zòng yǒu jiàn shū yóu wèi xiàn, chūn fēng fú dì rì kōng zhǎng.
纵有谏书犹未献,春风拂地日空长。
拼音:xī sù líng tái bàn yān yuè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六月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皇甫冉才华横溢,佳作颇多,留给后人的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补遗7首,共241首。诗歌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诗风清逸俊秀,深得高仲武赞赏。《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事见《新唐书·传文艺》、《唐诗纪事》卷二七、《唐才子传》卷三。
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由盛而衰。处在此时此境,他所赋诗文,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皇甫冉寓居义兴,对义兴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题咏颇多。有《荆溪夜湍》、《洞灵观》、《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等著名诗作。如《荆溪夜湍》云:“惊湍流不极,夜渡识云岑。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方同七里路,更逐五湖心。揭厉朝将夕,潺谖古望今。花源若许到,虽远亦相寻。”《洞灵观》云:“孤烟灵洞远,积雪暮山寒。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坛。客来清夜久,仙去白云残。明月开金篆,焚香人木兰。”《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云:“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便可过。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随转去,微风落日水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