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发旧园春”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花(其树岭南,移植此地)》,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fā jiù yuán chū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独发旧园春”全诗: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
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
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
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
诗词:《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花(其树岭南,移植此地)》
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
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
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
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
中文译文:
种植南中的木兰树,年华已经过了几度的新。
已经适应了这块新的土地,独自开放在旧园子里的春天。
映照着太阳形成壮丽的华盖,摇曳的风将锦茵飞散。
色彩在空中绽放和凋落的地方,芬芳醉人让来往的人陶醉其中。
菡萏花千盏灯一并点亮,芬芳盛开美丽的一场雨水均匀地降下。
高大的树枝如果成为桨,渡海也会有良好的理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赞颂了灵祐上人法华院里的木兰花在岭南地区移植后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描绘木兰花的生长和繁荣,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诗中以“庭种南中树”开头,描绘了木兰花在庭院中生长的场景。诗人用“年华几度新”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暗示了美丽的木兰花已经历了多年。接着诗人描述了木兰花在新的土地上独自绽放的景象,将春天的美丽与旧园子里的记忆联系在一起。
诗中用“映日成华盖”来形容木兰花的美丽,形象地表达了花朵在阳光下形成的美丽形象。而“摇风散锦茵”则描绘了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飘散的情景,令人感受到了诗中的生动景象和花香弥漫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将美丽的色彩和香气与人们的欣赏和享受联系在一起。诗中提到“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形容了木兰花的美丽和香气给来往的人带来的愉悦感受。诗人以“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来形容木兰花的美丽景象。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如此美丽,就如同一场美丽的雨水均匀地降下。
最后两句“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诗人借喻木兰花的高大的枝干,暗示了木兰花的美丽和坚强,如果成为桨的话,就有了渡海的良好理由,也寄托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总而言之,这首诗以美丽的木兰花为主题,描绘了花朵在新的土地上生长和盛放的美丽景象,通过描绘花朵的色彩和香气,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赞美之情。诗人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木兰花的美丽和花香的醉人。
tí líng yòu shàng rén fǎ huá yuàn mù lán huā qí shù lǐng nán, yí zhí cǐ dì
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花(其树岭南,移植此地)
tíng zhǒng nán zhōng shù, nián huá jǐ dù xīn.
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
yǐ yī chū dì zhǎng, dú fā jiù yuán chūn.
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yìng rì chéng huá gài, yáo fēng sàn jǐn yīn.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
sè kōng róng luò chù, xiāng zuì wǎng lái rén.
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hàn dàn qiān dēng biàn, fāng fēi yī yǔ jūn.
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
gāo kē tǎng wèi jí, dù hǎi yǒu liáng yīn.
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
拼音:dú fā jiù yuán chūn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