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石显端能杀望之”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石显端能杀望之”出自宋代赵蕃的《挽赵丞相汝愚》,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xiǎn duān néng shā wàng zh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石显端能杀望之”全诗

《挽赵丞相汝愚》

石显端能杀望之

吾王不解去三思,石显端能杀望之
未到浯溪读唐颂,已留冲岳伴相累。
生前免见焚书祸,死后重刊党籍碑。
满地蒺藜谁敢哭,漫留楚些作哀辞。


赏析


《挽赵丞相汝愚》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国君王没有明白要三思而行,以致事情败露,被人所杀。他还未曾到达浯溪读唐颂,已经留在冲岳山陪伴着他的亲信。在他活着的时候,他避免了遭受焚书的祸害,但在他去世后,他的党籍碑却被重新立起。满地都是蒺藜,却没有人敢哭泣,只有我留下了一些楚地的悲叹之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对赵丞相的挽歌,表达了诗人对赵丞相的思念和对他生平遭遇的痛惜之情。诗人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君王因为缺乏三思而导致的悲剧结局。君王未能读到浯溪的唐颂,意味着他未能在位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然而,在他的身边,却有忠诚的亲信一直陪伴着他,这表达了诗人对赵丞相忠诚和友情的赞颂。

诗中还提到了赵丞相避免了焚书的祸害,但却在去世后,党籍碑被重新立起,这反映了历史的残酷和无情。满地蒺藜象征了困境和艰难,而无人敢哭泣,则暗示了人们对君王的恐惧和沉默。只有诗人勇敢地留下了楚地的悲叹之辞,表达了他对赵丞相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赵丞相的形象,通过表达死者的遗憾和诗人的悲痛,揭示了人情世故的无常和残酷。诗人借助赵丞相的遭遇,反思了君主的责任和人性的局限,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忠诚的赞美。整首诗以悲愤之情贯穿始终,给人以深思和感伤之感。

“石显端能杀望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ǎn zhào chéng xiàng rǔ yú
挽赵丞相汝愚

wú wáng bù jiě qù sān sī, shí xiǎn duān néng shā wàng zhī.
吾王不解去三思,石显端能杀望之。
wèi dào wú xī dú táng sòng, yǐ liú chōng yuè bàn xiāng lèi.
未到浯溪读唐颂,已留冲岳伴相累。
shēng qián miǎn jiàn fén shū huò, sǐ hòu zhòng kān dǎng jí bēi.
生前免见焚书祸,死后重刊党籍碑。
mǎn dì jí lí shuí gǎn kū, màn liú chǔ xiē zuò āi cí.
满地蒺藜谁敢哭,漫留楚些作哀辞。

“石显端能杀望之”平仄韵脚


拼音:shí xiǎn duān néng shā wàng zhī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作者简介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作者介绍


赵蕃的介绍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