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知不远”出自唐代齐己的《怀道林寺因寄仁用二上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íng shān zhī bù yuǎ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名山知不远”全诗:名山知不远,长忆寺门松。
昨晚登楼见,前年过夏峰。
雨馀云脚树,风外日西钟。
莫更来东岸,红尘没马踪。
怀道林寺因寄仁用二上人
名山知不远,长忆寺门松。
昨晚登楼见,前年过夏峰。
雨馀云脚树,风外日西钟。
莫更来东岸,红尘没马踪。
中文译文:
怀道林寺,因送给仁用二位上人
名山知道离此并不远,常忆起寺门旁的松树。
昨晚登上楼阁,回想起前年去夏峰。
雨后云低树,风外西边的阳光依然。
不要再来东岸了,红尘里已经没有马蹄痕迹。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怀念寺庙和曾经拜访该地的笔友的作品。诗人说名山并不远,他从远处依然能够清楚地记得寺庙门前的松树。他在昨晚登上楼阁的时候回想起了前年他去夏峰的时候的情景。雨后云低,风吹过树木,西边的钟声依然传来。诗人告诫笔友不要再来东边了,因为红尘世界中已经没有了马蹄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名山和寺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诗中使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整首诗意蕴含深远,通过描绘出自然景色的变化,凸显了岁月流转和人事易逝的主题。
huái dào lín sì yīn jì rén yòng èr shàng rén
怀道林寺因寄仁用二上人
míng shān zhī bù yuǎn, zhǎng yì sì mén sōng.
名山知不远,长忆寺门松。
zuó wǎn dēng lóu jiàn, qián nián guò xià fēng.
昨晚登楼见,前年过夏峰。
yǔ yú yún jiǎo shù, fēng wài rì xī zhōng.
雨馀云脚树,风外日西钟。
mò gèng lái dōng àn, hóng chén méi mǎ zōng.
莫更来东岸,红尘没马踪。
拼音:míng shān zhī bù yuǎn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三阮 (仄韵) 去声十四愿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