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国杨花乱”出自唐代齐己的《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àng guó yáng huā luà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上国杨花乱”全诗:白发久慵簪,常闻病亦吟。
瘦应成鹤骨,闲想似禅心。
上国杨花乱,沧洲荻笋深。
不堪思翠巘,西望独沾襟。
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
白发久慵簪,
常闻病亦吟。
瘦应成鹤骨,
闲想似禅心。
上国杨花乱,
沧洲荻笋深。
不堪思翠巘,
西望独沾襟。
中文译文:
戊辰年湘中给郑谷郎中的信
白发久懒得梳理,
常常因病而吟诗。
瘦得像鹤骨一般,
空闲时想象如禅心。
上国的杨花正繁盛,
沧洲的荻笋却很深。
心中难以逃离翠巘的思念,
望西方时我独自沾湿了胸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写给郑谷郎中的一封信。诗人抒发了自己老去的心情和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白发久懒得梳理的状态,还常常因病而吟诗。白发和病痛都是时间无情的标志,诗人的身体状况与年龄相符,也展示出他们的独特意境。
下一段,诗人描绘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说自己瘦得像鹤骨一般。瘦弱的身体与禅修的心境相对应,显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清净心灵的态度。
接着,诗人写到杨花纷飞的上国,以及沧洲深深的荻笋。这里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诗人内心的闲思似禅相呼应,自然与心境相通。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对翠巘的思念之情。翠巘是指岳阳楼前的巨石,古代有“悲从中来,笑从中去”之誉,因此成了诗人追求的境地。西望独沾襟,表达诗人对美好环境和过去的怀念,独自伤感的心情。
整首诗以病懒、瘦骨、闲思、独自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淡然心态和对美好过去的向往之情。
wù chén suì xiāng zhōng jì zhèng gǔ láng zhōng
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
bái fà jiǔ yōng zān, cháng wén bìng yì yín.
白发久慵簪,常闻病亦吟。
shòu yīng chéng hè gǔ, xián xiǎng shì chán xīn.
瘦应成鹤骨,闲想似禅心。
shàng guó yáng huā luàn, cāng zhōu dí sǔn shēn.
上国杨花乱,沧洲荻笋深。
bù kān sī cuì yǎn, xī wàng dú zhān jīn.
不堪思翠巘,西望独沾襟。
拼音:shàng guó yáng huā luàn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五翰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