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池边相祝趋闻喜”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池边相祝趋闻喜”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壬子劝驾》,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í biān xiāng zhù qū wén xǐ,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池边相祝趋闻喜”全诗

《壬子劝驾》

池边相祝趋闻喜

人物从来盛楚南,新元诏士奉芝函。
身逢熙运千之一,名占巍科十有三。
好趁驿格催骑策,归来官柳映袍蓝。
池边相祝趋闻喜,剩取宫花一杂簪。


赏析


诗词:《壬子劝驾》

译文:
来自楚南的人物盛气凌人,
新朝的士子怀抱希望,迎接元宵佳节。
他身处繁荣的时运中的千分之一,
名列巍峨科举榜的三分之一。
他应趁着驿站的喧嚣催促马车,
回来时,官柳倒映在他蓝色的官袍上。
池边的人互相祝福,听到喜庆的消息,
他只带走了宫廷的花朵作为杂簪。

诗意:
这首诗写了一个身处宋朝时期的士人,他在南方的楚地出生,人物盛气凌人。新朝的元宵节即将到来,士人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诗中的主人公正是其中一员,他有幸生活在一个繁荣的时代,被选中成为科举榜上的前三名之一。他在外地参加考试,马不停蹄地奔波,急于回家。当他回到家乡时,春天的景色以及官柳的倒影映在了他的蓝色官袍上,给他带来了一种官职的喜悦和成就感。在池塘边,他听到了人们互相庆贺的声音,得知了一些喜庆的消息。而他只带走了一些宫廷的花朵作为装饰杂簪,这也许是他对官场生活的一种隐晦的态度。

赏析:
《壬子劝驾》是一首宋代的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士人在繁荣时代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和功名的思考和感悟。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繁荣昌盛的氛围,也表达了士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诗中的主人公通过努力和机遇的结合,获得了科举榜的高分,成为名列前茅的士子,这给他带来了一种成就感和喜悦。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官场生活的隐晦态度。主人公只带走了一些宫廷的花朵作为杂簪,这或许暗示了他对虚荣和功名的淡漠态度,更注重内心的自我满足和追求。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主人公的经历和心境,通过对景物和细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展示了士人的风范和情怀。

“池边相祝趋闻喜”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rén zǐ quàn jià
壬子劝驾

rén wù cóng lái shèng chǔ nán, xīn yuán zhào shì fèng zhī hán.
人物从来盛楚南,新元诏士奉芝函。
shēn féng xī yùn qiān zhī yī, míng zhàn wēi kē shí yǒu sān.
身逢熙运千之一,名占巍科十有三。
hǎo chèn yì gé cuī qí cè, guī lái guān liǔ yìng páo lán.
好趁驿格催骑策,归来官柳映袍蓝。
chí biān xiāng zhù qū wén xǐ, shèng qǔ gōng huā yī zá zān.
池边相祝趋闻喜,剩取宫花一杂簪。

“池边相祝趋闻喜”平仄韵脚


拼音:chí biān xiāng zhù qū wén xǐ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